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反性騷擾」抗議布條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名稱
「反性騷擾」抗議布條
登錄號
2003.033.0005.0005
類別
器物類 > 政治社教 > 其他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創作者/製造者
不詳
產地源始/製造地
臺灣
材質
織品
尺寸/重量
長度(X軸):87.2cm 寬度(Y軸):9.2cm 高度(Z軸):2.2cm 重量:4.3g 
關鍵字
婦權運動、反性騷擾運動、社會運動、抗議
文物描述
1. 本件為「522反性騷擾大遊行」的抗議布條,紅色細長形布條,布條中段印有一個黑色頭髮矗立高舉左手的小頭像,為該次活動的標誌。頭像右側印有「反性騷擾」之紅色字樣。布條主要作為參與相關抗議活動時綁縛於額頭上的頭帶或繫於其他部位的抗議布條。
2. 1994年3月及4月分別爆發了師範大學、中正大學女學生受到性侵犯、性騷擾的事件,使得以婦女新知基金會為首的各個女權團體集結發起反性騷擾的大規模遊行,時間訂於1994年5月22日。當時婦女團體所提出的訴求如:將強暴改為公訴罪、制訂性騷擾防治處理法等等,於遊行過陸續獲得實現。
3. 臺灣的婦女運動始於1970年代中期。1974年呂秀蓮留美歸國後,在臺灣宣導男女平等的「新女性主義」,成為臺灣婦女運動之先聲,而後與婦女相關的「拓荒者出版社」、「婦女新知雜誌社」相繼創立,為婦女運動發聲。婦女運動促成1984年的優生保健法之訂定,也啟發社會大眾的兩性平權意識,後在1987年開始,「婦女救援會」、「婦女新知基金會」、「晚晴婦女協會」等婦女運動組織相繼成立,更有多個遊行活動舉行,如:「522女人連線反性騷擾大遊行」、「女權火照夜路夜間大遊行」等等。
4. 臺灣近代的社會運動,起於1980年代初期,由於國外的外交情勢、國內的政治狀況,使政府的政治管制鬆綁,社會運動開始萌芽。1987年臺灣解嚴後,政府鬆綁使社會運動一時間大為興盛,雖然,在1990年李登輝提拔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長後,政府對於社運多有干涉,但社運的熱度並未因而降低。郝柏村於1992年下臺,1993年之後,「國會遊說」、「政策參與」等方式也成為社會運動團體採用的方式,使社運有更多手段。
參考資料
蕭新煌、何明修,2006。臺灣全志(卷九)社會志:社會運動篇,臺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頁:67-106。
編目者
藏品編目管理員
編目日期
2022/06/29
部件清單
登錄號 文物名稱
2003.033.0005 抗議宣傳五布條組
2003.033.0005.0001 「悼婉如」抗議布條
2003.033.0005.0002 「反核救臺灣」抗議布條
2003.033.0005.0003 「反核救臺灣」抗議布條
2003.033.0005.0004 「反核救臺灣」抗議布條
2003.033.0005.0005 「反性騷擾」抗議布條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8/30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