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90.4cm 寬度(Y軸):10.3cm 高度(Z軸):1.5cm 重量:6.6g
文物描述
1.本件為「1221女權火照夜路大遊行」之抗議布條,紫黑色細長布條,布條一端開雙叉,布面中段上印有「悼婉如」及「彭婉如婦女受害基金籌備處 帳號:00312500817700富邦銀行民生分行 專線:(02)545-8507」等白色字樣。布條主要作為參與相關抗議活動時綁縛於額頭上的頭帶或繫於其他部位的抗議布條。
2. 本提到的「悼婉如」以及「彭婉如婦女受害基金籌備處」與彭婉如相關,彭婉如自1988年回到開始投入婦女運動,並且曾擔任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民進黨婦女部主任,且協助推動多項保障女性的法案。但在1996年11月30日,彭婉如遇害,她的死促使「彭婉如基金會」成立,並且促成該年12月21日於臺北進行的「1221女權火照夜路」大遊行,口號為「女人要權力,不要暴力」,此遊行促使「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案通過,教育部也於1997年3月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李元貞,2014:55-68。)
3. 臺灣近代的社會運動,起於1980年代初期,由於國外的外交情勢、國內的政治狀況,使政府的政治管制鬆綁,社會運動開始萌芽。1987年臺灣解嚴後,政府鬆綁使社會運動一時間大為興盛,雖然,在1990年李登輝提拔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長後,政府對於社運多有干涉,但社運的熱度並未因而降低。郝柏村於1992年下臺,1993年之後,「國會遊說」、「政策參與」等方式也成為社會運動團體採用的方式,使社運有更多手段。
參考資料
1. 李元貞,2014。眾女成城:台灣婦運回憶錄(下),頁:55-68,臺北:女書文化。
2. 蕭新煌、何明修,2006。臺灣全志(卷九)社會志:社會運動篇,頁:55-158,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