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分期
1895-1945(日本時代)
1945-(二戰後)
尺寸/重量
長度(X軸):10.8cm 寬度(Y軸):28.2cm 高度(Z軸):2.5cm 重量:303.3g
文物描述
《慈悲地藏寶懺》簡稱《地藏懺》,也就是《慈悲地藏懺法》,其性質是為了報親恩、祈父母冥福所作的法事,為清代撰述,但撰者不詳。《慈悲地藏寶懺》下卷為經摺裝,前後加上木板書皮用以保護全書,題籤上寫有「慈悲地藏寶懺 上 瑪瑙經房印造」,瑪瑙寺明臺經房為刻印及銷售佛經或寶卷的機構,清代發達、至民國後仍有活動記錄。內頁邊欄為雙欄,板心位置有板次,經文黑字為主,斷句則有紅圈書寫痕跡,於文字右方有標註異體字(疑為毛筆字),可能是為了訟念方便而標註,於紙頁下方也以紅色原子筆標註頁碼,下卷共63頁。經典大致保存良好,有些微破損或脫落等待處理,背面有以日曆紙補強。
經文用印的紙為「物品現在撿定帳」及「買入賣上表」,可能的擁有者為「協同昌」。「物品現在撿定帳」的表格有品名、月日,內容可能有人名(林欉、石擂、林和尚、乞食頭)與店名(聚同隆、永芳源、昌記、鳳記),以及各項物品(冰糖、冬瓜、麥粉、赤糖、火油、片栗粉等),數字則用蘇州碼呈現。「買下賣上表」表格有日月、氏名(有人名或店名)、標、單價、買入賣上、金額、個數、殘個額、差引金額等,上方品名部分可辨識出有「白花豆」與「冬瓜」,數字則是漢文和蘇州碼混用,其中一頁蓋有「勘定濟」章,可能是日治時期商業用的帳冊。
參考資料
1.江燦騰,《臺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臺北:南天,1997。
2.林美蓉,《臺灣的齋堂與巖仔》,臺北:臺灣書房,2012。
3.王見川,《臺灣的齋教與鸞堂》,臺北:南天,1996。
4.汪娟,〈歷代地藏懺儀析論〉,《佛學研究中心學報》,4:169-207。
5.彭漾,《明清以降江浙經坊研究》,杭州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13。
6.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九)台南地區》,臺北:菩提長青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