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香蕉園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名稱
香蕉園
外文名稱
實れるバナヽ
登錄號
2017.025.0021.0005
類別
圖書文獻類 > 明信片 > 影音類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材質
紙質
尺寸/重量
長度(X軸):9cm 寬度(Y軸):14cm 重量:3.5g 
關鍵字
香蕉產業、台灣香蕉、香蕉
文物描述
此文物正面下方有個長條白色區塊,白色區塊左上角印著「實れるバナヽ」,右邊印著台灣圖樣上面印著「台灣」的字樣,畫面呈現一個人挑著相當多的香蕉,他背後是一大片的香蕉樹,香蕉樹上結著幾串香蕉,畫面左下角印有「S.MISAKO. 1939」;背面正上方印著「POST CARD」,右上角為貼郵票之處,中間有一條實線,右邊印有「郵便はがき」。
在1895年,樺山總督以芭蕉果實兩箱獻給天皇,並深受日本天皇青睞,在日本人的統治之下,北蕉成為日本人統治台灣二十年內發展最快速的果樹生產。而1945年日本投降,台灣的對外貿易轉以大陸為主。但是日人酷嗜甜食,而日本國內並不產糖,產糖地僅北海道一處,其每年所產的甜菜糖又只二、三萬,而日本每年的消費量卻在一百萬公噸以上,且因受到戰爭的影響,世界糖業生產萎縮,形成戰後時期的「糖荒」,而美國並無食糖供應日本,盟總唯有尋求多年來作為日本食糖主要來源地的台灣,所以在1947年,盟總與中央信託局簽約,購買台糖二萬五千噸。台糖銷日為台日為台日貿易重開的橋樑,因此隨著台糖銷日,台日貿易開始活動起來。
參考資料
1.黃新川,〈香蕉產業之研究與發展〉〈屏東 : 台灣香蕉研究所〉。
2.郭文智,〈從全球化角度看台灣香蕉產業—以重構旗山的發展史來探討〉〈台北 : 東吳大學社會所〉。
3.〈紐時:台灣努力重振香蕉產業〉,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13/9/14/n3963940.htm,2016/6/28。
4.〈香蕉自由出口 再造「金蕉」王國〉,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085,2016/6/28。
編目者
石文誠
編目日期
2019/12/10
部件清單
登錄號 文物名稱
2017.025.0021 臺灣風景油畫彩色明信片組 第一集與封套
2017.025.0021.0001 臺灣風景明信片封套
2017.025.0021.0002 臺灣的街道
2017.025.0021.0003 南庄獅子頭山
2017.025.0021.0004 大安港海濱
2017.025.0021.0005 香蕉園
2017.025.0021.0006 日月潭竹筏的舟的四手網
2017.025.0021.0007 阿里山小火車搬運木材
2017.025.0021.0008 阿美族舞蹈
2017.025.0021.0009 山壁斷崖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3/01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