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新竹周玉樹官服泥塑像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名稱
新竹周玉樹官服泥塑像
登錄號
2013.020.0441.0001
類別
器物類 > 宗教禮俗 > 神像及象徵物
歷史分期
1875-1895(清代-光緒)
1895-1912(日本時代-明治時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推測年份
1892~1926
年份描述
1892光緒12年-1926大正15年
創作者/製造者
不詳
產地源始/製造地
臺灣新竹
材質
陶瓷
尺寸/重量
長度(X軸):20.8cm 寬度(Y軸):20.4cm 高度(Z軸):32.5cm 重量:3.4kg 
關鍵字
官服、朝珠、朝帽、朝冠、涼帽、暖帽、頂珠
文物描述
1. 新竹周玉樹官服泥塑像(以下簡稱「館藏塑像」),坐姿男性祖宗泥塑像,其像主端坐於木椅上,塑像及其座椅採脫椅形式,可互相分離。塑像脫帽時可見頭頂後腦杓處作薙髮留辮。觀其面容,雙眼直視前方,嘴角微開時牽動兩頰,並隱約露出牙齒;靠近右耳處有一黑痣。其身著石青色補褂,內搭蟒袍,頸間佩掛白色玻璃珠串。仔細觀察扶著珠串之左手,可見食指與無名指處各戴一金戒與扳指;右手微抬起於膝上,雙袖因手部抬起動作可見內搭蟒袍之馬蹄袖呈外翻狀態。
2. 補褂特徵為圓領對襟掛、對襟處綴有五鈕五釦(其中一釦藏於補子內),前後與左右兩側皆作開衩,前胸與後背各飾有一方章補,其中前補又分左右對半。所見補子先施以一層朱漆再安金,最後以墨線白描圖樣,細看章補上的主要圖樣疑似為鷺鷥,所見鷺鷥頭向朝右、昂首向日,雙翅開展,身邊有雲紋環繞,下為立水紋樣,章補邊框飾為回紋紋樣。從補褂前裾敞開處,可見蟒袍下擺五彩雲紋與立水紋紋樣,蟒袍之下見雙腳著黑色皂靴,白色墊底,靴底面呈淺橘色,並飾有白點,模擬靴底鋪針狀態。
3. 另於塑像背面飾有一方金色補紋,值得注意的是,補服背面開裾僅呈現於臀部貼椅面以上位置,椅面以下因較不易看到故而省略。木椅與底座連為一體,底座前方加一小臺面充以踏几,所見木椅上作獨板圍子玫瑰椅樣式,下立四支腿足,另見屏風圍子飾以黑漆灑螺鈿,其餘部分皆以朱漆粉飾。
4. 所見塑像整體見有髒汙附著,面容部份,眉心處顏料層有些微龜裂,右耳則部分缺損。顏料層部分,面容彩繪有髒汙沾附,而狀況較為嚴重有龜裂剝落現象,如對襟處上方第一顆釦子已不見有金漆塗層。細看手指有部分缺損,同時有多處有黏合痕跡,另見雙足有不明褐色附著物,鞋底彩繪磨損剝落,露出灰色泥胎。本次研究另透過紫外光進行檢視,下所見補服石青色彩繪出現明顯深淺不均勻塊面與筆觸,應是經過重新妝髹所留下的痕跡。
5. 經研究後判定,館藏周玉樹塑像製作於光緒年間,係光緒12年(1892)過世之後所作,其下限不晚於周益興落成,即大正15年(1926)周妻李桔偕周敏益入住時間,原應供奉於周清泉於南門外新興町客雅329番地居所,後移奉於周益記宅神明廳。爾後歷經兩次重新裝置的階段,第一次為日治時期歷經過重新配置新竹體家具(今館藏塑像原屬家具及龕座),很有可能亦是塑像重新黏合裝髹時間,因遭受嚴重毀損才重新訂製座椅及桌案配件,其下限年代為民國40年(1951)以前,即周敏益去世時間;第二次為民國83年(1994)失竊後,因未竊走新竹體袖珍家具才由收藏者另行配置灑螺鈿座椅及朝珠一串,後周玉樹塑像與原屬新竹體傢俱皆收入館藏。(以上文物描述摘要自盧泰康、廖伯豪,2020)
參考資料
1. 盧泰康、廖伯豪,2020。「108至109年藏品文化資產價值分析計畫」期末報告,委託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執行單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未出版)。
2. 廖伯豪,2014。清代官帽頂戴研究:以臺灣考古出土與傳世文物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碩士論文(未出版)。
3. 周友達,2016。周益記的身世與家族故事,竹塹文獻雜誌62:46-64。
4. 林玉茹,2000。清代竹塹地區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臺北:聯經出版社。
編目者
藏品編目管理員
編目日期
2022/04/20
最後更新日期: 2024/04/15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