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新竹周玉樹官服泥塑像與冬夏帽組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名稱
新竹周玉樹官服泥塑像與冬夏帽組
登錄號
2013.020.0441
類別
器物類 > 宗教禮俗 > 神像及象徵物
歷史分期
1875-1895(清代-光緒)
1895-1912(日本時代-明治時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推測年份
1892~1926
年份描述
1892光緒12年-大正15年
創作者/製造者
不詳
產地源始/製造地
臺灣新竹
材質
複合材質
尺寸/重量
長度(X軸):20.8cm 寬度(Y軸):20.4cm 高度(Z軸):32.5cm 重量:3.43kg 
關鍵字
官服、朝珠、朝帽、朝冠、涼帽、暖帽、頂珠
文物描述
1. 新竹周玉樹官服泥塑像與冬夏帽組,共1組3件,包括泥塑像(含木座)、夏季涼帽及冬季暖帽各1只。
2. 坐姿男性祖宗泥塑像,其像主端坐於木椅上,塑像及其座椅採脫椅形式,可互相分離。塑像脫帽時可見頭頂後腦杓處作薙髮留辮。觀其面容,雙眼直視前方,嘴角微開時牽動兩頰,並隱約露出牙齒;靠近右耳處有一黑痣。其身著石青色補褂,內搭蟒袍,頸間佩掛白色玻璃珠串。仔細觀察扶著珠串之左手,可見食指與無名指處各戴一金戒與扳指;右手微抬起於膝上,雙袖因手部抬起動作可見內搭蟒袍之馬蹄袖呈外翻狀態。
3. 補褂特徵為圓領對襟掛、對襟處綴有五鈕五釦(其中一釦藏於補子內),前後與左右兩側皆作開衩,前胸與後背各飾有一方章補,其中前補又分左右對半。所見補子先施以一層朱漆再安金,最後以墨線白描圖樣,細看章補上的主要圖樣疑似為鷺鷥,所見鷺鷥頭向朝右、昂首向日,雙翅開展,身邊有雲紋環繞,下為立水紋樣,章補邊框飾為回紋紋樣。從補褂前裾敞開處,可見蟒袍下擺五彩雲紋與立水紋紋樣,蟒袍之下見雙腳著黑色皂靴,白色墊底,靴底面呈淺橘色,並飾有白點,模擬靴底鋪針狀態。
4. 另於塑像背面飾有一方金色補紋,值得注意的是,補服背面開裾僅呈現於臀部貼椅面以上位置,椅面以下因較不易看到故而省略。木椅與底座連為一體,底座前方加一小臺面充以踏几,所見木椅上作獨板圍子玫瑰椅樣式,下立四支腿足,另見屏風圍子飾以黑漆灑螺鈿,其餘部分皆以朱漆粉飾。
5. 泥塑像夏季用涼帽為袖珍形清代官員用夏吉服冠,通器可分成三個部分,為帽頂、帽纓與帽胎。帽頂頂座嵌有一金色頂珠,頂座為蕾絲花蕾樣式;帽纓為紅細線材質,覆於帽胎上;帽胎外觀作覆釜狀,弧頂寬檐,細看結構所見外覆白色布料,內以兩層紙作為胎,帽檐正面綴有一顆白色小珠圖,帽胎內側以紅布為裏,並綴有紅色帽圈。帽緣則以圓金布料作鑲邊,下縫有一條褐色絆帶。
6. 泥塑像冬季用暖帽為袖珍形清代冬吉服冠,通器可分為三個部分,為帽頂、帽纓與帽胎。帽頂嵌有明藍色料珠,頂座作纍絲花蕾樣式; 帽纓為紅細線材質,覆於帽胎上;帽胎以黑色油紙紙糊塑形,於黏接處隱約可見內夾有一層藍布,帽胎內側則以紅布作裏。
7. 新竹北門周家發跡始於開臺祖周家諒(1806-1848)約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抵臺,最初於竹塹城內太爺街(今城隍廟入口附近)開設「茶泰號」,從事商業貿易。爾後家諒公下諸子於城隍廟及淡水廳同知屬衙門周邊區域購地置產,其中三子周玉樹派下居於西門一帶。
8. 據家族後人周友達先生表示,館藏祖先塑像為開臺第二世周玉樹(官章為奇華,字植庭,1838-1892)像,清時為地方仕紳之列,相關事蹟亦刊載於《新竹廳志》與《淡新檔案》之中。三子周清泉更與北門李陵茂號之李錫金家族互有聯姻,乃至於日治時期其孫周益敏得以開創周益記號,故將三代先祖塑像奉於周益記廳堂永垂後世。
9. 綜觀周敏益一系相關文獻及家傳資料,具官方頭銜者惟開臺第二世周玉樹為貢生(生員),及周家傳世開臺第三世周清泉神主牌中銘有「誥授奉直五品銜賞戴藍翎即用州同」。另家族中亦流傳周玉樹曾買官銜至五品,故家族塑其像供奉。自嘉慶朝至清末期間,竹塹地區商人以正途科舉或異途捐納、軍功取得士紳地位的風氣極為普遍,多達38戶。在具備強大的經濟實力基礎下,商人的士紳化不僅僅是取得頭銜,更能拉近與官方的距離,躋身為地方社會領導階層,享受諸多特權利益,方能在商業競爭上具備優勢。
10. 周玉樹塑像反映家族後人藉由形塑其官員坐堂形象,搭配兩種不同品秩頂戴官帽,彰顯周玉樹生前為「舉子」及「捐得官銜」的兩段身份記憶。另據周友達先生表示兒時曾見其祖母生前每逢端午、中秋時節,會開啟塑像龕門,將塑像頭上之冬夏官帽進行替換,此一習慣至祖母過世後輒止。反映周玉樹塑像同時保留有清代袖珍版清代冬夏吉服冠,家族中尚延續於端午、中秋兩季為塑像更換帽子的歷史記憶,呈現清代祖先塑像有別於肖像畫之特殊家族祭祀行為,此一禮俗係承襲清代冠服制度中於春秋二季換戴涼煖帽以及臺灣民間傳統於春秋仲月舉行家祭等舊俗。雖周家後人對塑像換戴官帽的行為與時間點,與現實清代服制中於春秋兩季換代涼暖帽之時間有些微差異,但大抵維持清代服儀換季的傳統,其透過對祖先塑像的追思代代傳承,並延續至戰後,實屬難得。(以上文物描述摘要自盧泰康、廖伯豪,2020)
參考資料
1. 盧泰康、廖伯豪,2020。「108至109年藏品文化資產價值分析計畫」期末報告,委託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執行單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未出版)。
2. 廖伯豪,2014。清代官帽頂戴研究:以臺灣考古出土與傳世文物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碩士論文(未出版)。
3. 周友達,2016。周益記的身世與家族故事,竹塹文獻雜誌62:46-64。
4. 林玉茹,2000。清代竹塹地區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臺北:聯經出版社。
編目者
藏品編目管理員
編目日期
2022/04/20
最後更新日期: 2024/04/15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