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臺灣紙芝居協會製《常在戰場》紙芝居第6頁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名稱
臺灣紙芝居協會製《常在戰場》紙芝居第6頁
登錄號
2003.007.0105.0007
類別
器物類 > 政治社教 > 教育用品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創作者/製造者
臺灣紙芝居協會
產地源始/製造地
臺北
材質
紙質
尺寸/重量
長度(X軸):36.6cm 寬度(Y軸):26cm 重量:19.4g 
關鍵字
紙戲、畫片劇、皇民奉公會
文物描述
1.本物件為臺灣紙芝居協會製《常在戰場》紙芝居頁六,每一頁為一面圖畫搭配下一頁的文字(臺詞),意即觀眾在看第二面圖片時,掌戲者是藉由第一頁的背面內容(第二頁)在說故事,文字部分上方為日文,下方為中文與片假名,但以臺語發音。第6頁的圖畫主要為一家和樂融融畫面,第7頁文字主要是在敘述阿秋中了1千元後,大家都來恭喜他,有的也想借錢,有的人是來攀關係,突然阿秋的哥哥,文德回來了。
2.《常在戰場》整個故事主要敘述喪父的阿秋,為負擔家計養家(母親與弟弟),平日到煙草專賣局工作,而因為皇民奉公會的人為了軍用彈藥的募款,請阿秋一家人認購郵票,為了支援前線,阿秋買了郵票,沒想到這張郵票卻抽中1千元,透由這1千元,述說二戰時期的常民生活現狀。整篇故事忠實呈現當時臺灣人著裝樣貌,但繪畫方式為日式風格。
3.紙芝居(即為紙戲),在臺灣稱作畫片劇,為日本東京所創,再傳至臺灣,其主要是用連環畫片來說故事,1930年代開始普及,政府與各機關團體都採用此作為宣傳工具,除了戰爭、政策等面向宣導外,同時也傳播了日本文化。
參考資料
1.陳涵郁,2011。戰時臺灣兒童的時局認識(1937~1944年初):以學校教育、玩具及紙芝居為中心的探討,歷史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2:199-225。
2.陳堅銘,2011。熟悉的異國之聲─「日本流行歌」在臺灣的傳唱(1928~194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
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8
編目日期
2020/07/01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2/24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