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殿下來臺巡視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名稱
殿下來臺巡視
登錄號
2017.017.0330.0010
類別
圖書文獻類 > 照片與相簿 > 其他
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創作者/製造者
臺北市役所
材質
照片
尺寸/重量
長度(X軸):15cm 寬度(Y軸):10.6cm 重量:1.37kg 
關鍵字
生番、原住民、行啟、殿下、編織
文物描述
1.此份文物為日治時期的黑白照片,內容為太子殿下來臺巡視,生番正在使用織布機編織傳統布織品,相中有四名生番女性,其中兩人正在使用機器,編織布料,他們身穿傳統服飾,膚色較黝黑,輪廓也與一般漢人族群不同,可明顯看出其為原住民。
2.日本皇族在當局種種的儀式與安排下,得以在視察臺灣之時展現他們身為帝國統治階級的權威,並目睹總督府的建設成果。1906年佐久間總督上任,正式開始評定山岳的原住民反抗,此政策被稱為「理番政策」,並徹底執行隘勇制度,還有設置「蕃務本署」,這樣的對抗直到1915年才大致被底定,開始文官治理,推行教化行動,此次殿下來臺訪省視,一連串理番政策、教化番人的成果。
參考資料
1.吳馥旬,〈由1923年裕仁皇太子臺灣行啟看都市空間之變化〉(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研究所,2005)。
2.陳煒翰,〈日本皇族的殖民地臺灣視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2011)。
3.馮佳雯,〈支配者的腳印─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巡視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2004)。
4.陳偉智,〈殖民主義、「蕃情」知識與人類學—日治初期臺灣原住民研究的展開(1895-190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1998)。
編目者
蔡誌德
編目日期
2019/08/28
部件清單
登錄號 文物名稱
2017.017.0330 《皇太子殿下臺灣行啓記念寫真集》
2017.017.0330.0001 航向御召艦金剛
2017.017.0330.0002 田健治郎總督來臺灣神社參觀
2017.017.0330.0003 臺北市太平公學行啟
2017.017.0330.0004 總督府前的奉迎旗川列
2017.017.0330.0005 明治橋附近的景色
2017.017.0330.0006 日月十八日軍司令部臺臨─榕樹的御手植
2017.017.0330.0007 臺北街景御所見
2017.017.0330.0008 臺北火車站前的大奉迎門
2017.017.0330.0009 高雄小學生徒體操
2017.017.0330.0010 殿下來臺巡視
2017.017.0330.0011 生蕃御引見
2017.017.0330.0012 臺北火車站前大奉迎門夜景
2017.017.0330.0013 殿下所獻上的慶賀之鳥
2017.017.0330.0014 臺南神社御參揮
2017.017.0330.0015 屏東工場
2017.017.0330.0016 臺南佛教的傳統活動
2017.017.0330.0017 御泊所內的殿下
2017.017.0330.0018 北白川、嘉香兩宮,於北白川宮御玄關
2017.017.0330.0019 本島人的奉迎
2017.017.0330.0020 龍舟競賽的預習
2017.017.0330.0021 臺南野球場御成
2017.017.0330.0022 北白川宮御遺跡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2/24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