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13cm 寬度(Y軸):17.5cm 高度(Z軸):0.2cm 重量:72.2g
文物描述
1.本件玻版為編號2013.020.0451.0016的原底片,影像拍攝主題為1953年3月馬鈴薯輪腐病接種試驗的觀察紀錄,影像中有六個馬鈴薯實驗觀察組,分別標示「A1」「A2」「A3」「A4」「B1」「B2」,其切面靠近外圍的維管束區皆出現深色細環線,此為典型馬鈴薯輪腐病病徵。保存底片的紙袋上用黑筆記錄「馬鈴薯輪腐病接種試驗」、「3月 1953」、「吳龍溪氏」等實驗資訊。2.馬鈴薯輪腐病,屬細菌性維管束病害,為常見馬鈴薯病害,塊莖發病切開可見維管束變為乳黃色至黑褐色,皮層內現環形或弧形壞死部,故稱環腐。3.吳龍溪教授,戰後皆任教於大植物病蟲害學系,吳龍溪專攻真菌生理,曾發表不少關於白絹病、苗立枯病、大豆銹病等之研究報告。吳龍溪教授1953年畢業於當時的臺大植物病蟲害學系,本底片應屬其學士論文「在台灣馬鈴薯輪腐病之發生」的實驗資料紀錄。
參考資料
1.馬鈴薯之病蟲害發生與管理,行政院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https://www.tactri.gov.tw/Uploads/Item/828965fb-9db1-4737-af87-6faa3b5dec51.pdf (瀏覽日期:2020/08/13)。2.謝明如,2013。臺灣植物病理學的第一人:松本巍與臺灣植物病理學之建立,臺灣博物館學刊, 66(3):31-56。3.在台灣馬鈴薯輪腐病之發生,臺灣大學機構典藏資料庫,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