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尺寸/重量
長度(X軸):16.5cm 寬度(Y軸):12cm 重量:256.5g
文物描述
1.本物件是以濱田彌兵衛為主題的圖畫。畫面中隱約可見身穿日本傳統服飾者與身穿西服者相互對抗,且西服者居於下風,多人已被擒獲。在右方的文字為「濱田彌(弥)兵衛討入の圖」、「濱田彌兵衛は海外貿易の先駆者末次平蔵に愛せらる、寛永の始め末次の船が澎湖島にて蘭人に捕はれ財を掠められしかば平蔵の命をうけて同五年これが復讎のため臺灣に到り城中に亂入四十三人を質とし長崎に歸る(長崎県 濱田勘五郎氏蔵)」大意為濱田彌兵衛是海外貿易的先驅,受到末次平藏的愛戴。在寬永年間初期,平藏的船在澎湖群島被扣留,財寶被掠奪,所以濱田受平藏之命,寬永五年為了復仇來到臺灣,於城中大亂,押回四十三名人質回歸長崎。2.濱田彌兵衛事件,是一件1626年(日本寬永五年)發生於荷蘭荷屬東印度公司統治下的大員與日本之間的貿易衝突事件。日本稱為大員事件或奴易茲事件。日本方面在濱田返抵日本後,將彼得.奴易茲之子及荷蘭船員下獄,並封閉荷蘭人在平戶的商館。荷蘭雖數度向日本交涉恢復通商事宜,但都未成功。巴達維亞方面感到事態嚴重,在1629年將彼得.奴易茲撤職,並宣判其兩年有期徒刑。1632年,荷蘭將彼得.奴易茲引渡至日本監禁,荷蘭人在日本的貿易才獲得恢復。
參考資料
1.日人濱田彌兵衛事件,臺灣海外網,https://www.taiwanus.net/history/1/22.htm(瀏覽日期:2018/10/18)。2.濱田彌兵衛事件,教育百科,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6%BF%B1%E7%94%B0%E5%BD%8C%E5%85%B5%E8%A1%9B%E4%BA%8B%E4%BB%B6(瀏覽日期:201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