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89cm 寬度(Y軸):26.6cm 高度(Z軸):2.5cm 重量:1.55kg
文物描述
1.本物件為愛國獎券木牌,木牌一面為紅色底,寫有白色字「愛國獎券」,另一面為原木牌色調,頂端打洞有鐵絲穿過。
2.民國39年初臺灣省政府公布「臺灣省愛國獎券發行辦法」,從當年4月11日起,委託臺灣銀行發售愛國獎券,獎券籌款作為建設與社會福利之用,獎金支出部分,按規定需佔售出獎券票面總金額的60%至70%之間。第1期愛國獎券發行時,每張定價為15元,由於市場反應不熱烈,於是調降定價為5元,最高獎金為新臺幣20萬元,吸引許多民眾購買。隨經濟起飛,愛國獎券的售價,逐步調升為10元、20元、50元、100元,最高獎金也自71年起,調為1,000萬元,獎券迷大為捧場,開獎頻率由每月1期,到最鼎盛時期,改為每月3次開獎,每個月的5號、15號,與25號的開獎時刻。愛國獎券因為購買者眾,開獎過程也特別受到矚目。最早的開獎設備,是4台手提6角型的木質搖獎機。60年開始,採用7台法國製的電動開獎機開獎;76年9月開始,在臺北市中山堂進行的開獎實況更透過電視轉播,由當時全臺灣地價最貴的地王,年年由一間西門町的獎券行蟬聯,就不難想見,當年愛國獎券風靡的程度。最早期的愛國獎券,式樣相當簡單,採用紅色單色直式的設計,頗為類似當時發行的新臺幣,獎券上並且印有「臺灣省政府委託臺灣銀行發行」字樣。自28期開始,陸續出現了中華民國全圖、總統府、赤崁樓等等圖樣,4個角上並且加上反共抗俄的標語。自第282期愛國獎券開始,版面改為橫式印刷,並且由著名畫家梁又銘擔綱繪製圖樣,內容包括了臺灣名勝與節慶、歷史人物與24孝故事、故宮國寶等等,50、60年代,愛國獎券上印製的口號標語,除了反共抗俄以外,還有建國富國、保密防諜、革新精神等不同類型。60年代開始,愛國獎券的圖樣多次出現歷史人物,71年10月5日,愛國獎券邁入第1,000期的發行里程碑,74、75年間,依附愛國獎券開獎的「大家樂」日漸風行,賭風熾烈之累,就連當時負責為愛國獎券繪製插圖的畫家林幸雄,也不免池魚之殃,居然被一心求取明牌的歹徒,前後綁架3次,政府開始慎重思索,愛國獎券的存廢問題。76年間,由於國內經濟蓬勃發展,愛國獎券籌募的建設財源早已可由其他租稅收入替代,為了遏阻大家樂賭風,臺灣省主席邱創煥,宣布愛國獎券於當年12月27日發行1,171期之後,暫停發行。累計在長達37年的發行過程當中,愛國獎券的銷售總額,超過新臺幣689億元。79年1月,臺灣省愛國獎券發行辦法正式廢止適用。
參考資料
愛國獎券發行史料,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http://museum.mof.gov.tw/ct.asp?xItem=3738&ctNode=38&mp=1(瀏覽日期:201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