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民烽演劇研究會發表會照片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名稱
民烽演劇研究會發表會照片
登錄號
T2018.002.0886
類別
圖書文獻類 > 照片與相簿 > 人物
歷史分期
1895-1945(日本時代)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
1930~1933
創作者/製造者
不詳
產地源始/製造地
不詳
材質
紙質
尺寸/重量
長度(X軸):12.5 寬度(Y軸):9.6 高度(Z軸):0.1 
關鍵字
新劇
文物描述
1.本物件為民烽演劇研究會發表會照片,畫面中共有51位大人及孩童,分別呈現坐姿及站姿,其中最前排坐於椅上者右五(位於孩童左方者)為張維賢。地點似為某間禮堂門口。
2.民烽演劇研究會,由新劇運動者張維賢與「臺灣勞働互助社」的無政府主義份子於1930年合組而成,致力於演劇藝術的研究,期望藉由藝術反映人生、改善社會。曾舉辦各種講座,包括臺灣語研究、文學概論、音樂繪畫等,1933年,民烽劇團於臺北永樂座舉行公演,獲得觀眾熱烈反應,本計畫巡演全島,但因經費、人才等現實條件的缺乏,一切只好停擺,張維賢前往中國上海考察,而民烽劇團部分班底組成「鐘鳴演劇研究會」,繼續巡迴各地演出。
3.張維賢(1905-1977),原名張乞食,筆名耐霜,臺北人,被稱為「臺灣新劇第一人」。1924年結合大稻埕「摘星網球會」會員,成立「星光演劇研究會」,頗受好評,1928年改名「星光劇團」。同年赴日,在東京左翼劇場「築地小劇場」研習,1930年學成返臺,與無政府主義者合組「民烽演劇研究會」。招募研究生加以訓練。因感學識不足,再赴東京舞蹈學院學習「達魯庫羅茲」全身韻律運動,1933年在永樂座公演四天。中日戰爭期間轉往中國經商,戰後回臺創辦電影公司拍片但未成功,最後因口腔癌病逝。
參考資料
1.民烽劇團(民烽演劇研究會),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2021/2/4。
2.張維賢,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https://tm.ncl.edu.tw/article?u=016_002_0000294738&lang=chn(瀏覽日期:2021/02/04)。
編目者
邱佳玉
編目日期
2021/02/04
最後更新日期: 2021/11/26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