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尺寸/重量
長度(X軸):18.5cm 寬度(Y軸):9cm 高度(Z軸):18cm 重量:926g
文物描述
本文物為一只「錫製酒壺」,包括壺身與壺蓋兩部分,壺身器表整體氧化呈灰色,口緣呈高頸,頸部飾有兩圈平行線條,肩部圓弧轉折,器腹呈直桶狀,器表素面無雕飾,底部印有「順成」二字。壺蓋鈕部呈「獅子綵球」,意喻「張燈結綵、祈求太平」,壺蓋與壺鈕以鉚接方式完成,蓋體為覆缽型,蓋唇較長可與壺身口緣形成較佳的密合度。本酒壺製作年代不明,可能是日治末期至戰後初期的產物,為鄭家人所使用與保存。
錫器,屬於金屬工藝,在明清時代逐漸受到人們的青徠。錫器工藝隨著先民渡海來台,集中在鹿港、嘉義、台南三地區。由於錫的質地軟而韌,熔點低,銅加上錫可降低熔點,增高了硬度與增強延展,許多祭禮用的器具都採用錫來做。因此,錫製酒壺多為祭祀敬神時,盛酒所使用的禮器。另外,錫為第四種貴金屬,富有光澤、無毒、不易氧化變色,具有良好的殺菌、凈化、保鮮效用。因此,自古人們根據錫的特性製作出各式生活器具,如常見的水、茶、酒壺等。本物件屬於祭祀用的錫製酒壺,保存十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