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48.3cm 寬度(Y軸):47.9cm 重量:9.1g
關鍵字
立找洗水田字、林福義、林大憨、林福啟、林詠覃、坑仔下社庄、草仔崎
文物描述
本物件為1份「立找洗水田字」,簽約日期為光緒20年(1894)11月。簽約緣起大約是林福義與姪林大憨,繼承祖父遺下物業位在八里坌堡坑仔下社庄土名草仔崎2處,於本年中(1894)賣與房親林福對。今因乏銀費用,別借為難,念兄弟之親兼交關之情,托原中堂兄懇求房親林福對兄,找出佛面銀15大元交林福義等人親收。簽約人立找洗水田人林福義、林大憨,為中人林福啟,代筆人林詠覃。
林福對,生於咸豐元年(1851)的「草仔崎」,卒於大正8年(1919),享年68歲;娶妻林曹氏連娘(1859-1924),生有林田、林賽二子。林福對為林成光派下七世孫,原為林成光派下二房林玄文(1784-1838)之曾孫、林賜愛 (1829-1868)長子,出生後過繼給林成光派下四房林玄伙(1788-1827)長孫-林梧扶(1836-1869)為子,自小生長在草仔崎338番地(今慎德居所在地)生活,未參加科考,曾請親戚至慎德居開設私墪,教導子弟。林福對生長之年代,恰好為清廷簽訂「中英南京條約」(1842),開闢五口通商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之時,使得臺灣也因此被帶動而商業繁榮。因此,林福對除從事農墾事業外,利用輕便車自臺灣南部購買黃豆,與妻子一起從事豆干的製作與販賣,生意興隆。林福對的豆乾生意並無商號,當時都說是「福對仔的豆乾」。聽說,後來生意好到做不來,還曾聘請工人來幫忙製作,最遠曾走賣到竹圍仔埔頂仔(現在桃園國際機場的範圍內);至於是否有去到大溪賣豆乾,就不得而知了。林福對憑藉著販賣豆乾的生意,使得林家產業得以再度興盛,得以將原茅草屋改建成紅磚瓦式家屋,因而有「紅瓦厝」之稱。之後,因械鬥而將「紅瓦厝」焚毀,再於晚年原地修建「慎德居」,目前祖厝慎德居內尚保留有製作豆干的器具。
林福啟(1852-1913):林家來台第七世,生於清咸豐2年(1852),卒於大正2年(1913),享年61歲。林成光派下大房-林玄文曾孫、林添振長孫、林賜福長子;娶妻劉鳳(1856-1861)、郭葱(1862-1952),生有林標(1885-1962)、林榮(1887-1945)、林路(1889-1948)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