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分期
1895-1945(日本時代)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年份描述
根據「新竹州」的字樣來推測,本張「調書」使用時間,應該是大正9年(1920)至昭和20年(1945)之間。
尺寸/重量
長度(X軸):40cm 寬度(Y軸):27.9cm 重量:2g
文物描述
本文物為一張「調書」,表格內容登記361-1番地與349-6番地的資料;左下角寫有「新竹州」的字樣。推測本張「調書」應該是某份土地買賣、賃貸等契書類的附件,經查本批文物資料中,並無這2塊番地的買賣、賃貸契書。根據「新竹州」的字樣來推測,本張「調書」使用時間,應該是大正9年(1920)至昭和20年(1945)之間。
「新竹州」為大正9年(1920) 7月,臺灣總督府公布《臺灣州制》、《臺灣市制》、《臺灣街庄制》,將二十廳改為五州二廳,並改正地方制度後所成立的,轄域為今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大正14年(1925)建「新竹州廳」於新竹街,昭和2年(1927)11月26日舉行上棟儀式後啟用。戰後,由國民政府所接收,民國34年12月1日成立「新竹市政府」,取代原新竹州,並使用「新竹州廳」為市政府辦公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