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分期
1683-1895(清代)
1895-1945(日本時代)
尺寸/重量
長度(X軸):22.6cm 寬度(Y軸):14cm 高度(Z軸):35.2cm 重量:470.3g
文物描述
1.本文物為傳統布袋偶中的「武生」。頭部及手腳為木製,內體為織品製。頭戴綠色文生巾,頭部與頸部色漆部分脫落。雙手皆為武手,右手持槍、左手握拳。身著兔毛邊黑橘色戰甲,背後可插靠旗但未插,腳部則穿著黑色高靴。整尊戲偶固定於一12cm*12cm的木塊上。2.戲偶的雕製程序依序為:雕刻粗胚、磨光、糊棉紙、打土底、粉底、開眉、打花面、裝髮鬚,此外,尚有活眼或活嘴的製作。3.武生,屬於生角的一種,指會武功的青年,具有英勇威武的氣勢。
參考資料
1.呂理政,1991。布袋戲筆記,頁:60-63、73-80。台北縣:台灣風物雜誌社。2.林柳新偶戲紀念博物館,http://nscweb.finf.idv.tw/(瀏覽日期:2020/05/14)。3.戲夢人生—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館,http://ltl.gac.ntnu.edu.tw/(瀏覽日期:2020/05/15)。4.江韶瑩等,2009。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頁:515-522。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5.掌中乾坤—布袋戲學習網,http://folkartist2.e-lib.nctu.edu.tw/collection/palm_edu/index.html(瀏覽日期:2020/05/15)。6.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策劃,1994。掌中天地寬【台灣民間戲曲—布袋戲】,頁:120-128。台北:創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