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香爐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名稱
香爐
登錄號
2020.024.0003
類別
器物類 > 宗教禮俗 > 祭祀用具與物品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材質
金屬
尺寸/重量
長度(X軸):19.1cm 寬度(Y軸):6cm 高度(Z軸):14.6cm 重量:280.7g 
關鍵字
香爐、祭祀
文物描述
1. 本件香爐為金屬製,表面略有氧化,正前方貼有碎裂剝落的紅紙,外觀呈現方形大耳,右耳掛有銅錢兩枚,一枚較小刻有「道光通寶」、一枚較大刻有「昭武通寶」。
2. 香爐是祭祀時的重要器具,依其祭祀對象而有祭神、祀祖的不同同途。祀祖用之香爐多為方形,此乃源自於「天圓地方」的觀念。
3. 本件文物據捐贈者葉竝奇先生簡述,記憶中最早的原物主為祖母葉郭錦女士(1890-1967年),後由父親葉世揚先生(1918-1990年)、母親葉吳淑英女士(1921-2005年)繼承並負責祭祀,於1990年傳承予葉先生(1944-年)祭祀。194年父親為工作自中國來臺灣任職警察,與居住在臺南市南門路中國廣播公司的警察宿舍的伯父同住,而後祖母與母親攜帶軟身媽祖像1尊、觀音像1尊與香爐1座來臺。據葉先生祖母描述,在坐船經過金門、澎湖灣一帶時海象不穩,祖母與母親緊抱神像祈禱,隱約見到媽祖前來保佑,後順利於臺南鹿耳門登陸。
參考資料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9。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頁:324。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編目者
蘇斐汶
編目日期
2021/01/11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1/1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