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名稱
皇清例贈文林郎鄉飲賓七十五翁勤齋陳府君墓誌銘碑第二塊
類別
器物類 > 宗教禮俗 > 生命禮俗
圖書文獻類 > 文書檔案 > 民間文書
年份描述
據碑文所述,「歲戊子臘月」(乾隆33年12月,1769.1.8~2.6間)陳名標委託尤垂青撰寫墓誌銘,而在陳元會墓於「乾隆三十四年己丑正月十有三日」(1769.2.19)入葬時,本件即應已製作完成並隨之入土。由此推知,本件應製作於1769.1.8~2.19之間。
尺寸/重量
長度(X軸):52cm 寬度(Y軸):28.6cm 高度(Z軸):2.3cm 重量:7.5kg
關鍵字
墓葬、墓誌銘、臺灣府、臺南、武定里、花園、陳元會、陳名標、尤垂青
文物描述
本件石板碑刻,為墓葬附屬物件,表面鐫刻墓誌銘。石板每面分3格,文字填於格中,雙面皆有鐫刻,共有2塊石板,本件為第2塊。文字內容記載墓主簡略事蹟,最後以一段帶有韻文性質的銘文作結,字體為楷體,陰刻形式,直行排列。
依碑文內容記載,本篇墓誌銘所記墓主為陳元會(1691-1765),字季盛,諡勤齋,福建泉州晉江人。其父逝後,購船至臺灣從事「糴賤販貴」的進出口貿易,家業於日後逐漸累積,更將晉江的家人接至臺灣生活,晚年曾受臺灣府知府余文儀頒給鄉飲大賓之銜,1765年辭世。1769年初,其子陳名標委託臺灣府儒學教授尤垂青為父親撰寫墓誌銘,因而製成本件碑刻。碑文記載陳元會擇定於「乾隆三十四年己丑正月十有三日」(即1769年2月19日)下葬,由此推知本件碑刻當於1769年1-2月間製成,並於下葬該日隨柩入土。
墓誌銘最後列名「稽首勒石」者為陳元會之子陳名標,以及孫陳作甘、陳作霖、陳作楫、陳作梅、陳作求、陳作新等人,而統籌主事者應即陳名標。陳名標字孫榜,陳元會二子,居臺灣府城鎮北坊,乾隆12年(1747)鄉薦丁卯科舉人,曾參與1765年海東書院改建、1778年臺灣縣學重建、1780年臺灣府學明倫堂重修,以及在臺灣府城、大天后宮、祀典武廟、龍神廟、新南壇等重修工事提供資金協助,大部分工程與興工建設聞名的臺灣府知府蔣元樞有關。
本件除具有個人史及家族史記錄,亦可供理解17世紀明清鼎革之際福建沿海地方社會人群的因應及活動過程,以及清治初期福建人(尤其是晉江商人)來臺發展軌跡,包含經營貿易事業、維持官紳互動、參與城市公共活動、傳統城市生活文化等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