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臺灣賊兵降伏之圖》版畫左側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名稱
《臺灣賊兵降伏之圖》版畫左側
登錄號
2019.031.0051.0002
類別
圖書文獻類 > 藝術圖像 > 歷史圖繪
歷史分期
1861-1875(清代-同治)
推測年份
1874~1875
創作者/製造者
卜山口
產地源始/製造地
日本
材質
紙質
尺寸/重量
長度(X軸):47.9cm 寬度(Y軸):35.6cm 重量:14.2g 
關鍵字
牡丹社事件、浮世繪、錦繪、戰爭繪、西鄉從道
文物描述
1.本件是《臺灣賊兵降伏之圖》版畫左側,為單面彩色印刷木版畫,即所謂浮世繪中的「錦繪」,全圖總共由3張紙拼接成連續畫面,本件為其中2紙拼接而成,屬全圖左側和中間的段落。本圖描繪主題是1874年西鄉從道率軍攻打臺灣原住民的歷史事件,日本稱為「征臺之役」,在臺灣則稱為「牡丹社事件」。畫面構圖可分為前景和遠景兩部分,前景下方描繪事件人物,即聲勢浩大的日軍與被日軍包圍的臺灣原住民,右下角有日軍推出大砲,砲口前方有一群跪地投降的原住民,他們批頭散髮,有些人裸露上身,有些痛苦哀嚎著;遠景描繪掛著日本國旗的大型船艦。左下角有浮世繪繪師與出版商之名款。
2.浮世繪通常即是指本件作品之多色套印版畫,這種彩色套印版畫又稱為錦繪。浮世繪在江戶時期開始發展、成熟蓬勃,與城市中的庶民文化生活密不可分,此時直接描繪城市娛樂的美人繪、役者繪是常見的創作主題。然而到了明治時期,西方文化進入日本,寫真技術、石版、銅板印刷的傳入為浮世繪界帶來衝擊,在此時空背景之下,浮世繪繪師轉而發展出「橫濱繪」、「錦繪新聞」等新題材類型,藉由誇張的畫面表現來與「寫實」攝影技術競爭,以因應時勢。本件作品即為明治時期以描繪時事為題材的新興畫別,從本件作品可見到繪師特意誇大日軍與臺灣原住民在裝扮衣著的差別,以臺灣原住民身姿野蠻來彰顯日人整齊軍容與勝利的威風。
參考資料
1.黃驗撰文,2015。臺灣歷史地圖,頁:78-81。臺南:臺灣史博館;臺北:智慧藏學習科技。
2.陳芳明等,2020。課綱中的臺灣史:跟著專家學者探索歷史新視野。臺北:臺灣商務。
3.馬孟晶,2019。轉捩年代的投影-清大文物館籌備處甲午乙未戰爭浮世繪展,歷史文物,300:66-74。
編目者
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
2022/09/19
最後更新日期: 2024/01/15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