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光緒15年10月大甲街王培兄弟等立胎借銀字

文物名稱
光緒15年10月大甲街王培兄弟等立胎借銀字
登錄號
2019.018.0051
類別
圖書文獻類 > 文書檔案 > 民間文書
歷史分期
1875-1895(清代-光緒)
推測年份
1889~1889
年份描述
光緒15年(1889)10月
創作者/製造者
王培
王鵠
產地源始/製造地
臺中市大甲區順天里
材質
紙質
尺寸/重量
長度(X軸):49.5cm 寬度(Y軸):41cm 重量:4g 
關鍵字
胎借銀字、大甲街、王培、王鵠、林來、梁深、福興庄、庫平、抽分、現耕佃人
文物描述
1.本件藏品為光緒15年(1889)10月所簽立的「胎借銀字」,即貼息借貸所簽立之契約。從內文得知立約人是大甲街王培、王鵠兄弟,分割繼承祖父向林來所購買的水田相連共四段,坐落在福興庄之後,四方界址詳載於地契之內。由於缺乏資金可用,透過仲介向本街的梁深,借出佛銀500大員、折合庫銀350兩計(推每一員7錢計),簽收足訖並三面議定,每一員貼利粟穀1斗4升,合計全年應該繳納利息穀70石。由現佃人高番於五六月早期收成,於稻埕曬穀時完成繳納、不可少欠;若遇荒年欠收、以及抽分(抽取分潤)等經費需求時,則由業主負責而與銀主無關。至於典押期則不限,任憑王培等備齊借字内銀即可贖回借字,但若無銀可還時則利息依舊照納。本約本於仁義雙方合意簽定、各無反悔,於是立下胎借銀字一紙,連同上手印契一紙共二紙。契約末又補充還有上手契的「永耕字」二紙,交給大房收存。
2.前述立約人與借銀人都是來自「大甲街」,即從原大甲社所發展出來的聚落,清代中葉以後逐漸形成繁華街區,又以臺中市大甲區順天里的鎮瀾宮為代表。至於典出的土地座落於「福興庄」,則是大甲地區後的傳統地名,具體位置是在現今臺中市大安區的福興里。
3.位在契末的署名處,做為見證計有三位,分別是「知見」胞叔印卿,「在場」為立約人之母許氏,以及佃耕中的「現佃人」高番;此外仲介的「為中人」是王兜,代書本契約的「代筆人」則是林良。
4.在本契約所見的幣值是同步使用「佛銀」和「庫銀」二種:「佛銀」又稱「佛頭銀」,是源自於西班牙發行的錢幣,其後流通於海上貿易發達的臺灣與中國東南沿海,直接使用面值上的幣額,而非換算過錢兩;至於「庫平」折合350兩,由此可知是推每一員是以7錢計,此乃另行流通的貨幣「庫銀」,即朝廷官方發行的銀錠,或是認證合乎純度的白銀,基本上是以秤重的錢兩做為幣值。
5. 本契約背面有手寫註記,提及這是福興庄的印契一紙、丈單一紙。年納大租為7.4石,實際是4.44石,扣掉4.04石抵利,剩下的就與大房對半分納。在此所見的數字均是以蘇州碼方式紀錄。有關民間數字符號「蘇州碼」,是起源自中國蘇州地區,別稱為「花碼」或「草碼」,在臺灣則稱之為「菁仔碼」或「臺灣碼」,時見於古廟碑記中的信眾捐銀,或是建廟耗費的工料記錄。
7.全契正面原文:
仝立胎借銀字人大甲街王培、鵠兄弟等。有承祖父遺下應的鬮份。明買過林來覌等水田相連。計
四叚。址在福興庄後。四至界址。俱各登載印契字内明白。今因乏銀費用外。托中引就。向與本街梁深
覌手内。借出佛銀伍佰大員。庫平叁佰伍拾兩正。共銀即日仝中交收足訖。三面議定每員愿貼利谷壹斗
四升。計全年應納利息谷柒拾石。即對現佃人高番覌。五六月早季。在埕經風搧净。完納清楚、不敢少欠。
倘遇歲歉以及抽分等款。係是業主自理。與銀主無干。其銀不拘年限。听王培等俻齊借字内佛銀清
還、贖回原字。不得刁難。如銀未還、利息依舊照納。此係仁義交関、二比喜悦。各無反悔。口恐無憑。合立胎借
銀字壹紙。並繳上手印契壹紙。計弍紙。付执為炤
  即日仝中親收胎借字内佛銀伍佰大員。庫平叁佰伍拾兩足訖。又炤。
  再批明其上手永耕字弍紙。交在長房收。聲明再炤。

              代筆人 林 良 ○
              為中人 王 兜 ○
              現佃人 高番覌 ○
              知見 胞叔印卿 (印:□璋)
               在塲 母親許氏 ○
光緒拾伍年拾月  日仝立胎借銀字人 王培 ○
                   鵠 ○

8. 全契背面原文:
內是福興庄印契壹帋。又丈
單壹帋。年配大租為〧〤(7.4)石。折實〤〤〤(4.44)石
扣〤〇〤(4.04)石抵利。尚剩与長房對半分納
參考資料
1.涂豐恩,2011。臺灣契約文書的蒐集與分類(1898–2008)臺灣文獻,63(2)。臺北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張益祥,2004。清代民間買賣田產法規範之研究:以官方表述為中心。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 林川夫主編,1990。民俗臺灣(中譯本),臺北:武陵出版社。
4.王爾敏,2015。國史瑣談(八),國史研究通訊 9:4-5。
編目者
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
2022/12/29
最後更新日期: 2024/04/23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