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154.2cm 寬度(Y軸):82.2cm 高度(Z軸):6.1cm 重量:15.5kg
文物描述
暖暖區昔稱石碇堡,位於基隆市南端,基隆河沿四腳亭與碇內流經區內,滙合東勢、西勢兩溪,遂成暖暖溪。暖暖安德宮廟埕前-暖暖古今名人碑林,有方石碑刻錄〈蔣夢龍詠懷古茶鄉暖暖武舉王廷理故居〉七言律詩:「少時猶記訪華堂,高聳旗竿勢蕩揚,一舉成名昭海國,千秋偉業著江鄉,青山秀麗生豪傑,翠茗清芬潤熱腸,暖水依然流日夜,文風武德仰貽芳。」石碑上方即是本件武魁匾的仿刻作品。
武魁匾上中式的武舉人為暖暖東勢坑人,居中心崙,世業農。清同治癸酉(12)年,鄉賢王廷理於福建鄉試中式第七十二名武舉人時,福建巡撫王凱泰所頒立的「武魁」匾。清法戰爭期間,武舉王廷理與周玉謙、劉廷玉、陳維東、周家芳等臺紳皆自動捐資募勇,參加基隆山區的阻擊戰。
根據清宮檔案紀錄,福建臺灣巡撫劉銘傳於清法戰爭戰況膠著期間,曾於光緒10年12月的請功奏摺提及王廷理等紳董捐貲募勇禦敵的功績,「11月中旬,法人陸續添兵千餘,敵燄方張……其餘如武舉王廷理、周玉謙、劉廷玉、陳維樂等,皆自行捐資募勇,或二、三百人,或數十人,與敵相持數日,苦守血戰,均不無微勞足錄。……武舉王廷理三員,均擬請以守備儘先補用,林朝昌、王廷理并賞戴花翎,王國經并請賞戴藍翎。」
作為暖暖地方社會重要領導的角色,王廷理之後繼續活躍於劉銘傳推動的清賦事業以及合資承辦民營金砂局的採礦業務,「武魁」匾不止是一個世代務農家族崛起的里程碑,經過清法戰爭「走西仔反」的洗禮,「武魁」匾也蛻化成地方社會凝聚鄉里認同的重要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