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53.2cm 寬度(Y軸):31.1cm 重量:7.5g
文物描述
本件標題為「劉永福水陸大勝圖」左右兩處各有圖說,左上方圖說為:「倭船過台,劉帥見打不戰退出後,見吾船烟霧迷迷,?前攻打,乃中神計死亡多矣。」中間上方則有吾船設計烟霧迷迷。右上方圖說為:劉帥見倭船所來用大砲開放,倭人受此苦賴也。日方船隻還有「秋津島」字樣(按秋津島即指秋津洲,為日軍明治22年度所建造之三等巡洋艦,為當時南方派遣艦隊之游擊隊,艦長為上村彥之丞),岸上炮台則有台中炮台字樣。右下方則是劉軍有捕獲日軍,押至劉永福面前,寫有倭人正法字樣。中間下方旗幟則寫有「吳」之字樣,由吳統領押隊,押來被俘虜之日軍,推測可能是指義民統領「吳湯興」。其他文字還有砲擊日國大鐵甲船、水雷轟沒日兵船。,亦是想像之圖。將劉永福英雄化之圖。顯示了乙未之役中,中國人如何想像該戰爭的情景。此畫應與中國的木刻年畫傳統有關,於戰爭時則發揮了時事畫之功能,僅有少數外國館藏,國內未見系統館藏。根據研究上海年畫學者張偉研究,上海年畫始自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道光年間開始有蘇州桃花塢畫商至上海小校場設攤,於1860年太平天國攻進蘇州後,許多年畫業主逃難至上海,集中於小校場,近代上海的海派文化,揉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與長江口岸一方殖民地的摩登異彩,上海年畫脫穎而出,清末民初成為傳統木板年畫最後繁榮階段。
參考資料
1.張偉,2014。都市風情:上海小校場年畫。臺北:新銳文創。2.許佩賢譯,1995。攻臺戰紀:日清戰史臺灣篇。臺北:遠流出版社,頁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