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分期
1895-1945(日本時代)
1945-(二戰後)
尺寸/重量
長度(X軸):11.6cm 寬度(Y軸):29.5cm 高度(Z軸):1.4cm 重量:207.5g
文物描述
《大悲懺儀合節》為《大悲懺法》(全名為《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懺法》),懺儀合節為懺主主持懺儀時所用,記錄相關儀軌和儀式動作。此份《大悲懺儀合節》為經摺裝,前後加上木板書皮用以保護全書,題籤些微破損,卷末有拖尾畫「護經天神」;內頁邊欄為雙欄,內容有《大悲懺法》及儀軌說明,主要是懺主主持懺儀時所用,經文夾雜相關儀軌和儀式動作;經文黑字為主,未標註譯本為何,共約120頁。經書末註有「咸豐甲寅年季夏穀旦 莆邑象峰東林比丘通材重刊 鼓山比丘淨空敬」,以及「板藏鼓山湧泉禪寺」等字,指出此經文的版藏於福建鼓山湧泉寺,而此部懺儀合節刊印的經文是於咸豐4年(1854年)農曆6月重刊流通。
原擁有者為臺南慎德(齋)堂,清康熙年間由金幢派蔡文舉傳人來臺建立,記載為臺灣第一間齋教之齋堂,現今的臺南慎德堂已由出家人完全負責,主供釋迦牟尼佛。此本《大悲懺儀合節》的刊印年代較難從內容上判斷,流通至臺南慎德堂的時間還需要更進一步討論。此份經典可作為討論臺南慎德堂歷史變遷的相關文物,若能確定刊印的年代,也能作為日治時期至戰後,臺灣佛教經典流通、刊印的史料。
參考資料
1.江燦騰,《臺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臺北:南天,1997。
2.林美蓉,《臺灣的齋堂與巖仔》,臺北:臺灣書房,2012。
3.王見川,《臺灣的齋教與鸞堂》,臺北:南天,1996。
4.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九)台南地區》,臺北:菩提長青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