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9.7cm 寬度(Y軸):13.9cm 重量:797.2g
文物描述
此為四位女子合照,最左邊應為中學生年紀的女孩,再來為中年女子,右二為大約小學一、二年級的孩童,最右邊是另一名中年女子。中學生女孩身著制服,小學孩童則完全是西式服裝,長外套、及膝裙與褲襪,另外兩名中年女子皆為和服樣式。日治初期,中等學校的女學生,在鹿鳴館時期為洋裝,但因國粹主義興起與鹿鳴館的結束,又復歸和服,且穿著改稱為行燈袴的女袴。1910年後,如臺北第三高女,開始制定學生制服,上半身維持傳統大衿衫,但下半身規定了紫紺袴。這段時期除逐漸走向統一制服外,也有「和服化」與「改良化」的現象。到了1930年中期,社會瀰漫改良服的氣氛,且洋服使運動時的身體較輕快,促使朝向洋服化,水手服是制服的主流樣式。1941年起,因應戰時體制,女學生制服廢除水手服,改採模仿德國納粹女子青年團制服,這種改變和廢除多餘水手服領子,都是為了節省資源。
參考資料
彭威翔,〈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制服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