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丘逢甲肖像照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圖片授權聲明: 僅限公開瀏覽
文物名稱
丘逢甲肖像照
登錄號
2016.006.0001
類別
圖書文獻類 > 照片與相簿 > 人物
歷史分期
1875-1895(清代-光緒)
1895-1945(日本時代)
1895-1912(日本時代-明治時期)
材質
照片
尺寸/重量
長度(X軸):9.6cm 寬度(Y軸):13.6cm 高度(Z軸):0.1cm 重量:15.6g 
關鍵字
丘逢甲、秉淵、仙根、蟄仙、倉海君、滄海君
文物描述
1. 本件丘逢甲照片貼附於一厚紙板上,紙板背面印有「張德輝」(捐贈者之父,張清漣之長子)橢圓形朱印,外層被捐贈者以膠膜護貝封存。照片影像為一般教科書上常見的丘逢甲45度角半身肖像照,丘逢甲薙髮、蓄鬍,身著黑色漢服長衫。照片右上角書寫「大志鑒存」,左下角書寫「逢甲寄 十月二十日」等字。
2. 丘逢甲(1864-1912),譜名秉淵,以生甲子年故名逢甲,字仙根,號蟄仙,亦號蟄庵,又號仲閼,詩文署倉海君、南武山人、東海遺民,人稱倉海先生。清朝官員、詩人和教育家,出生於臺灣府淡水廳銅鑼灣(今苗栗縣銅鑼鄉竹森村)。光緒15年中進士,光緒20(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丘逢甲奉旨督辦團練,次年,馬關條約台澎割日,丘逢甲呈文反對割讓,並倡建臺灣民主國,是年5月2日率紳民奉旗、璽及總統印呈獻於唐景崧。臺灣民主國成立後,唐景崧駐守台北,丘逢甲奉命駐兵南崁。5月6日日軍在澳底登陸進佔基隆,勢如破竹,唐景崧乘德國輪船走廈門,丘逢甲知事無可為,乃返回台中,5月16日日軍進入臺北城,並連下大嵙崁、新竹等地,丘逢甲奉父母之命返回廣東鎮平故里,後於潮州韓山書院、潮陽東山書院、澄海景韓書院講學,並與三弟丘樹甲共同成立「嶺東同文學堂」,教授日本維新之學。光緒30年赴廣州任廣東學務公所參議,光緒33年任廣州府中學堂監督,光緒34年被推為廣東教育總會會長。宣統元年廣東諮議局成立,當選諮議局副議長,宣統3年武昌起義後廣東諮議局宣佈獨立,推胡漢民為都督,派丘逢甲為各省都督府代表聯誼會廣東省三代表之一,選孫文為中華民國第1任臨時大總統。民國元年,逢甲積勞成疾,告假南返,卒於鎮平,享年49歲。生平擅長詩文,著有《柏莊詩草》、《嶺雲海日樓詩鈔》。
3. 本件丘逢甲照片為捐贈者祖父張清漣(1891-1944,臺中豐原人)所留存物件,根據捐贈者描述,祖父為曾祖張麗俊之嫡長子,1895年臺灣割讓日本,張麗俊的大哥張金池因反對日本統治臺灣,前往澳底參與抗日運動,抗日行動未果返回豐原家後便鬱鬱寡歡,後因病去逝,張金池英年早逝,雖已婚配但膝下無子,張麗俊為照顧大嫂林氏並使大哥一房有嗣繼承,便將長子張清漣過繼給張金池為次嗣,張清漣雖過嗣張金池,但生活上仍與張麗俊一家同住,後與其他兄弟分家後才分居他處。由於1895年丘逢甲曾倡臺灣民主國,力主抗日,推測本張照片可能為張金池早期參與抗日運動,丘逢甲所贈之物。
參考資料
鄭喜夫,1982。《民國丘倉海先生逢甲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編目者
葉前錦
編目日期
2016/08/15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1/12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