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吳從老契之信封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名稱
吳從老契之信封
登錄號
2014.011.0221
類別
圖書文獻類 > 手稿 > 其他
歷史分期
1895-1945(日本時代)
材質
紙質
尺寸/重量
長度(X軸):8.3cm 寬度(Y軸):21.9cm 高度(Z軸):0.1cm 重量:1.8g 
關鍵字
契約文書、信封、吳從老契
文物描述
1. 本文物為吳從老契之信封,此信封為黃褐色,其功用應為裝置契書等文書,並在上面以書法字體寫有吳從老契,信封上有泛黃水漬,可看出其年代已久。
2. 書信又稱為書函、書簡、尺牘…等,本是用於公文書,而公文書的起源早於私文書甚多,戰國時代中國已出現私人家信。分類上以其信件內容分為九種類別,分別是:家書、朋友書信、論學尺牘、情書、宗教尺牘、女子行簡、公函密折、應酬函、遺書,其中,家信也被叫做家書、家言、竹報等,是家人用於傳達情感互相關懷的文書,且為傳達個人思想重要的地方,其被認為有傳遞訊息、有豐富歷史資料、廣泛之思想交流、自由意見表達等價值,因此也被列為古文書研究的一部分。
3. 就書信的傳遞而言,舊時公文書多有政府的官差、官郵,而私人信件則限於交通上的困難,且沒有專門機構,因此需要委託商號或家人、友人等轉轉送傳送,直到19世紀中國才設立民信局,收送私人信件,19世紀末更有對外洋務信件的通行,是為中國邁入國際郵件的起始點,顯示晚清交通已經發達,在信件的收發上面相較於以往之朝代有顯著的進步。
參考資料
1. 項潔、陳詩沛、杜協昌,〈臺灣古契約文書全文資料庫的建置〉,「第三屆臺灣古文書與歷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台中市:逢甲大學,2009年3月14日)。
2. 鄒振環,〈清代書劄文獻的分類與史料價值〉,《傳統中國研究集刊》,2006.12,頁445-459。
3. 謝金美,〈古今書信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76。
編目者
蔡誌德
編目日期
2021/04/21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9/15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