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李光元落有日本曾東道書會及大日本書藝院書道展覽得獎記錄刻印的書法作品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名稱
李光元落有日本曾東道書會及大日本書藝院書道展覽得獎記錄刻印的書法作品
登錄號
2014.009.0001
類別
圖書文獻類 > 雜誌期刊 > 自然科學
圖書文獻類 > 藝術圖像 > 藝術創作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材質
東方繪畫
尺寸/重量
長度(X軸):62.8cm 寬度(Y軸):173cm 高度(Z軸):3cm 重量:348g 
文物描述
李澤村擬捐贈之物件,是為李光元先生落有日本書法得獎記錄刻印的書法作品一幅。

李光元生於1919年,卒於2001年;據李澤村所述,李光元於日治時期,曾受教於新莊地區著名的書法家杜逢時、江心慈、杜清傑等人。杜逢時曾於1907年,受聘於台灣國語學校的師範部,擔任習字教師,1913年及1914年公學校一至四年級的習字範本,皆出自於杜逢時之手,是為日治時期第一位由台灣書法家完成的範本,而此一範本亦延續至1922年,主導了此時臺灣公學校的書法教育及風格走向。江心慈為杜逢時之學生,接續五至六年級的習字範本編寫,與杜逢時並稱書法界的「新莊雙璧」;另杜清傑為杜逢時之子,書法風格深受其父之薰染。

除開書法教育體制層面的影響,杜逢時的書法作品散見於台北城的商家匾額、招牌題字,而杜清傑的書法字除題於台北城的商家外,更可見於新莊及大台北衛星鄰近地區,寺廟古剎的楹聯之上。同時杜逢時、杜清傑父子兩人,與日本的書家及書道團體,亦時有交互往來;杜清傑的墨跡作品,曾與其他日本政界名人,共同刊登於《台灣日日新報》的特刊之上。至於江心慈及其作品,除開習字範本的傳播、與日本書道界的友好往來,其作品則更加廣見於大台北地區的廟宇楹聯,是為日治時期極為活躍的台灣書法家之一。

受上述書法家及書法教師的影響,李光元後來於台灣戰後時期,以教漢文、書法私塾,兼替新莊、蘆洲、五股等大台北外圍地區的廟宇楹聯寫字,以及從事簡單的藝術作品販售營生。李澤村於1970年代成為李光元書法、漢文教育之門生,據李澤村所述,他曾以機車載其師李光元,至烏來、淡水及其他現今新北市等多地,四處奔波收取寄賣書畫的款項。

李光元的書家定位及其書法作品,若以台灣書法史和藝術史的視角觀看,不但非為研究論述、美學批評的重要作品,更可能非為書法場域的多數人所知悉,然而吾人卻可以從另一視角,底層生命史的角度,來重新觀看此一擬捐贈作品背後所映現的群體,所富含、潛藏的歷史意義:一個非為書法藝術場域及漢文研究主流的臺灣書法、漢文愛好者,到底要藉由怎樣的生活方式與社會參與,來積極肯定自身所具有的生存和社會價值。

此一書法作品的正文內容,以隸書寫成四句、七言共28字的詩句,前兩句的詩句來源不明,後兩句則擷取白居易的七言絕句〈鳥〉的最末兩句,全文為:「獵騎蹁躚草正肥,腰弓挟矢去如飛。勸君莫打枝頭鳥,兒在巢中望母歸。」此篇書法作品值得注意的焦點,是在於作品右側的上下兩半部,留有兩印記,分別為李元光於1976年及1981年,得到日本曾東道書會和大日本書藝院舉辦書道展覽的得獎紀錄。此些印章非為主辦單位所授贈,同時此一落印於上的書法作品,亦非為當初的得獎之作,此些刻印是為李光元自身所特意篆刻,個人留以保存記錄,足以顯現此兩項榮耀對於其生命的重要價值;藉由印記的具體落印,由此成為其時時刻刻肯定自己、勉勵自己、提醒自己,不輟教學與創作的存在動力。故建議收藏此一物件,以映現基層漢文教學者、書法創作者自我肯認的生命姿態,並擬為三級藏品。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馮永華,《新莊地區書法史》(台北縣新莊市:北縣新莊市公所,2003)。
編目者
高鈺昌
編目日期
2014/03/18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1/12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