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15.6cm 寬度(Y軸):17cm 高度(Z軸):24.7cm 重量:645g
文物描述
1. 電土燈又稱為電石燈、乙炔燈,老一輩的人稱之為水火燈、瓦斯燈。以電土(電石)加水產生化學反應為燃料,照明度比煤油燈來得光亮,且較不易被強風吹熄,故多用於戶外場合,例如:夜間喜慶、祭典會場或擺地攤、捕青蛙、夜行巡邏等。在早期尚未有手電筒或探照燈的年代,電土燈為最方便攜帶的照明設備。
2. 本件電土燈座銅皮鑄造而成,分為上下二層,上層裝水,下層放置電石;上層底部有活門控制水量,讓上層的水慢慢滴到下層的電石。電石最好敷蓋一層布,使水能慢慢平均沾於電石上,電石遇水後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可燃的氣體乙炔,乙炔氣就會從燈口細孔噴出,於氣口出處點火引燃便可發光。燈口噴嘴處設有開關控制閥,控制電石氣的流量,亦即火燄之大小。電石份量不可太多,水也不可滴得太快,否則電石氣產生太多太急,導致火焰太大,會有危險。本件另加裝鋁製燈罩,來聚光增加亮度。
3. 昔時舉凡農夫夜間巡田水、捉青蛙、挖竹筍,原住民誘捕獵物,電土燈對於礦工尤其重要,礦工進入礦坑利用電土燈來照明指引,只要電土燈無故熄滅,便表示礦坑可能氧氣不足,應即撤出,不宜再深入,因此礦工將電土燈視為「救命燈」。電燈普及以後,使用電土燈的機會大為減少,惟1999年臺灣921大地震,災區許多地方沒有電力也沒有發電機,電土燈又再派上用場。
參考資料:
1. 江韶瑩等,2009。臺灣民俗文物詞彙類編,頁190。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 電土燈(圖文李慶恭),http://subtpg.tpg.gov.tw/web-life/taiwan/9904/9904-02.html(瀏覽日期201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