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尺寸/重量
長度(X軸):12.3cm 寬度(Y軸):12.2cm 高度(Z軸):5.2cm 直徑:12.3cm 重量:225.9g
文物描述
1940年代至1950年代臺北鶯歌窯流行生產的飯碗。敞口、圓弧腹、碗底較淺而寬,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釉下彩飾之後,高溫燒製而成圈足刮釉露胎,沾黏窯沙並有幾處缺損。碗口緣上方裝飾一圈寬帶青色釉彩,外器壁下方再施作一道青花線圈,皆為化學鈷料。碗口緣有兩處人為修補痕跡,材料不詳,但黃色補缺形似追摹習稱為金補(或稱為補金、金繕)的陶瓷修理工藝。碗內壁施罩白釉,素面無紋。碗外壁釉下裝飾彩繪竹葉紋,器身以墨綠色顏料畫上兩組簡單的綠葉,並以棕色畫上井字形。支配畫面的主要色彩是墨綠色與褐色,青色退居次要的陪襯角色。
參考資料
1. 徐文琴,2010。1930-60年代臺灣碗盤圖繪紋飾之研究―以鶯歌產品為例。臺灣文獻61(2):111-152。2. 徐文琴、周義雄,1993。鶯歌陶瓷史。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3. 陳新上,2002。阿嬤硘仔思想起:館藏臺灣日用陶瓷。臺北縣: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