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描述
1. 翻聲片製作年代為2007-2008年。
2. 內容影片攝製年代約於1937-1940年間。
創作者/製造者
大都影業公司彩色沖印廠膠卷複製
實業時代社
財界之日本社製作
臺灣總督府協助拍攝
關鍵字
南進臺灣、國策映畫、臺灣總督府、臺北州廳、臺北市民歌
文物描述
1. 《南進臺灣》第7卷翻聲片,本件為本館2007-2008年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整飭原拷貝片,從原拷貝片複製而來之翻聲片,採35mm聚酯片片基,廠牌不明,膠片全長597呎1格,日語發音。翻聲片僅有聲軌並無影像,為光學面積與光學密度聲軌。保存狀況良好,無明顯劣化或損傷。
2. 翻聲片在481呎15處有接頭。與原拷貝對比,翻聲片多出2格,片長為597呎1格。
3. 《南進臺灣》透過紀錄片的形式,將臺灣影像記錄下來,所拍攝的是臺灣的建築、產業、日常與生活街景,但當中的聲音與脈絡被抽離,取而代之的,是藉由嚴肅的旁白來詮釋所拍攝下的影像,宣揚總督府治理政績與統治正當性。第7卷旁白介紹了臺東與相關建設、提及奎那樹(金雞納樹)是治療瘧疾、製作解熱劑的原料,並介紹「高砂族」熱衷文化,「想要脫離原始的生活,邁向經濟發展的生活。」,若不小心稱呼他們為「蕃人」,他們會生氣並說自己是「日本人」,請不要稱他們為「蕃人」。影片最末再次強調臺灣作為南進基地的重要性。
4. 《南進臺灣》影片由實業時代社、財界之日本社製作、臺灣總督府協助拍攝、永岡涼風、枠本誠一監製,拍攝年代約為1937~1940年,總時長約65分鐘,主要內容在說明臺灣作為日本南進基地的重要性,以統治者的角度關注殖民政府所帶來的建設與成果,並從臺灣北至南再到東,逐一介紹各地的建設、產業與物產。
參考資料
1. 吳密察、井迎瑞總編輯,2008。片格轉動間的臺灣顯影,頁:80。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 謝侑恩,2007。影像與國族建構-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日據時代影片《南進臺灣》為例。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 蔡慶同,2012。《南進臺灣》:紀錄片做為帝國之眼,臺灣社會研究季刊,86: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