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屏東製糖會社製裕仁太子行啟紀念碑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名稱
屏東製糖會社製裕仁太子行啟紀念碑
登錄號
2005.010.0463
類別
器物類 > 政治社教 > 政治偶像與象徵
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材質
石質
尺寸/重量
長度(X軸):91.3cm 寬度(Y軸):203.7cm 高度(Z軸):15.2cm 重量:619kg 
關鍵字
日治、裕仁太子、裕仁行啟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石碑,形體為長方形,頂端略帶尖角,正面刻字記載1923(大正12)年4月日本裕仁皇太子至臺灣訪問12日之始末。
  此物件所提及的事件為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的「臺灣行啟」,即為裕仁太子訪臺,促成此次「行啟」的,是臺灣的第8任總督田健治郎,同時也是第1任文官總督。裕仁來臺從基隆登陸,並參訪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屏東以及離島澎湖,並留下「行啟紀念」的熱潮,總督府甚至訂定「臺灣行啟紀念日」。
  日本的天皇體制,為日本的國家精神象徵。日本的政治自西元7到8世紀開始,便逐漸產生天皇不親政的政治體系,政治交由實際掌權者統籌,如平安時期的掌權大臣或是由武士階級組成的幕府,因此不真正治理國家的天皇體系,儘管歷經了許多政治權力的變動,依然被每任的統治者保存下來。直到1868年的大政奉還,這才建立標榜天皇親政的明治政府,但實際上大部分的政治權力依然把持在扶持天皇上位的薩摩、長州勢力手中,而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新憲法訂定「象徵天皇制」,天皇再次成為僅僅是日本民族精神象徵的存在。
參考資料
陳鵬仁,2004。日本歷代天皇略傳,頁:264-275。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陳煒翰,2014。日本皇族的臺灣行旅,頁:24-39,臺北:玉山社。
編目者
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
2020/08/21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2/24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