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南進臺灣》第1卷原拷貝片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名稱
《南進臺灣》第1卷原拷貝片
外文名稱
《南進台湾》
登錄號
2005.001.0195.0004
類別
影音類 > 錄像資料 > 紀錄片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
1937~1940
年份描述
1. 影片攝製年代約於1937-1940年間。 2. 原拷貝片製作年代約於1937-1945年。
創作者/製造者
實業時代社
財界之日本社製作
臺灣總督府協助拍攝,永岡涼風
枠本誠一監製。
產地源始/製造地
臺灣
材質
底片
關鍵字
南進臺灣、國策映畫、臺灣總督府、臺北州廳、臺北市民歌
文物描述
1. 《南進臺灣》第1卷原拷貝片,柯達35mm硝酸片。膠片全長898呎,黑白有聲紀錄片,為光學面積與光學密度聲軌,日語發音。本件為2003年於嘉義發現之放映拷貝片,2005年由本館購藏,2005-2006年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進行修護整飭,並進行翻底片、翻聲片與複製拷貝片之製作,以及DV-CAM數位典藏,以保存影像內容。2021年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進行膠片檢登、修護與影片4K數位掃描。膠卷檢視判定屬重度受損,有齒孔缺破損的情況且收縮率高,已進行齒孔修補處理。2023-2024年進行影片數位修復。
2. 《南進臺灣》影片由實業時代社、財界之日本社製作、臺灣總督府協助拍攝、永岡涼風、枠本誠一監製,拍攝年代約為1937~1940年,總時長約65分鐘,主要內容在說明臺灣作為日本南進基地的重要性,以統治者的角度關注殖民政府所帶來的建設與成果,並從臺灣北至南再到東,逐一介紹各地的建設、產業與物產。第1卷片長為898呎、時長約9分58秒,內容主要呈現製作者名單,點出拍攝本影片的目的(臺灣為日本帝國南進的重要基地,有必要了解臺灣)、簡介臺灣的地理位置與環境、搭配遊行與長官視察畫面以展示日本殖民所帶來的成果;隨後說明臺北在臺灣的地位,逐一介紹臺北重要建築與長官,依順序為臺灣總督府、臺北州廳、藤田臺北州知事、臺灣軍司令部、臺灣總督府專賣局、中央研究院、臺北醫院、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路部、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郵政部、臺灣電力會社、總督官邸、臺灣總督海軍大將小林躋造、臺灣總務長官森岡二朗等,背景音樂則為曲風輕快且為當時臺北市歌的〈臺北市民歌〉 。
3. 《南進臺灣》一片具有兩個拍攝版本,根據陳怡宏〈觀看的角度:《南進臺灣》紀錄片歷史解析〉一文提到,「最早的版本是1937(昭和12)年1月28日,實業時代社長永岡涼風及財界之日本社主編枠本誠一,為了要讓日本人重新認識作為日本帝國南進基石的臺灣,規劃拍攝《南進臺灣》,以觀光與產業為主題。……。第二個版本則是1940年所拍攝的,……。此次重拍係由於1937年七七事變以來的情勢變化,為使日本人能從國防、產業及文化各層面,對臺灣有更廣泛的認識。」 目前所留存的《南進臺灣》為第一版或第二版尚無明確的定論。而《南進臺灣》的拍攝時代正處皇民化運動時期(1937~1945年),此時期是日本殖民政府從各方各面試圖同化臺灣人的語言、思想、生活與精神等層面,同時也是日本南進論述與南進國策相互呼應並落實的時期,本部影片順應而生。從第一卷開頭中不斷出現的「往南」、「南進」、「南邊」、「臺灣就在那裏」即呼應了日本的南進論述,在片中亦呈現出臺灣總督府的意識形態,藉此展示統治者的統治權力,並利用影像來建構國族與國家認同,同時也不斷提醒著臺灣作為日本帝國南進基地的重要性。
4. 《南進臺灣》透過紀錄片形式,將臺灣影像記錄下來,所拍攝的是臺灣的建築、產業、日常與生活街景,但當中的聲音與脈絡被抽離,取而代之的是嚴肅、不可質疑的旁白語調,藉由旁白來詮釋所拍攝下的影像,而影像經過剪接,呈現出歸順平和的被殖民者與殖民者柔和相處的景象。 《南進臺灣》在歷史意義上可分成數個部分,首先可作為日本時代臺灣電影史的見證。電影是19世紀末新興的娛樂,從1900年開始,逐漸出現於臺灣社會中。1915年以降,電影的審查制度漸漸被建立起來,電影也開始在臺灣被作為通俗教育之用。在1937~1940年間所拍攝的《南進臺灣》,在此脈絡下,須經過臺灣總督府與臺灣憲兵隊的檢查,反映出當時電影作為政治宣傳的用途。 再者,《南進臺灣》做為政治宣傳片,藉由紀實的影像與全知的旁白,以「眼見為憑」的方式再現「真實」,象徵著帝國是如何透過影像來呈現出政治權力與統治正當性。 最後,雖然《南進臺灣》是以統治者視角所剪接與詮釋的影像,但這些影像仍提供人們研究當時代的重要史料,片中人們的衣著、建築樣式、產業活動、街景等各面各景都值得關注與認識。
參考資料
1. 吳密察、井迎瑞總編輯,2008。片格轉動間的臺灣顯影,頁:80。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 謝侑恩,2007。影像與國族建構-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日據時代影片《南進臺灣》為例。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 蔡慶同,2012。《南進臺灣》:紀錄片做為帝國之眼,臺灣社會研究季刊,86:101-113。
編目者
委託編目-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
編目日期
2025/02/19
最後更新日期: 2025/03/13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