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描述
1. 翻底片製作年代為2005-2006年。
2. 內容影片攝製年代約於1937-1940年間。
創作者/製造者
大都影業公司彩色沖印廠膠卷複製
實業時代社
財界之日本社製作
臺灣總督府協助拍攝
關鍵字
南進臺灣、國策映畫、臺灣總督府、日月潭、臺南州、阿里山
文物描述
1. 《南進臺灣》第4卷翻底片,本件為本館2005-2006年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整飭原拷貝片,從原拷貝片複製而來之翻底片,採用柯達35mm醋酸片片基,膠片全長958呎1格,黑白紀錄片,畫幅比為1.33。翻底片上帶有光學密度聲軌,日語發音。保存狀況良好,無明顯劣化或損傷。
2. 翻底片畫面從34呎12格處開始,前為引導片。翻底片在392呎14格與399呎2格有接頭但無損格,與原拷貝無格數相異。
3. 《南進臺灣》影片由實業時代社、財界之日本社製作、臺灣總督府協助拍攝、永岡涼風、枠本誠一監製,拍攝年代約為1937~1940年,總時長約65分鐘,主要內容在說明臺灣作為日本南進基地的重要性,以統治者的角度關注殖民政府所帶來的建設與成果,並從臺灣北至南再到東,逐一介紹各地的建設、產業與物產。第4卷片長為958呎1格、時長約10分38秒,內容分別為:
(1) 介紹日月潭地理環境、原住民婦女唱著杵歌的畫面與背景音樂, 並提到日月潭的水力發電,供應全臺灣的電力使用。
(2) 畫面順著臺灣地圖,往南移轉到臺南。旁白敘述臺南的歷史,搭配街景與建築,依序為臺南州廳、林百貨、川村臺南州知事、赤崁樓的歷史與外觀、開山神社、孔廟、安平、熱蘭遮城的歷史與環景、臺南的製鹽業及工人在安平鹽田中曬鹽的畫面。
(3) 介紹新高山(玉山)的地理環境、阿里山的林業發展,如櫻花、車站、神木、林鐵與火車運送木材下到嘉義的畫面。
(4) 提到嘉義的基本資訊、嘉義貯木場的設備與環景與北回歸線地標。
參考資料
1. 吳密察、井迎瑞總編輯,2008。片格轉動間的臺灣顯影,頁:80。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 謝侑恩,2007。影像與國族建構-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日據時代影片《南進臺灣》為例。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 蔡慶同,2012。《南進臺灣》:紀錄片做為帝國之眼,臺灣社會研究季刊,86: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