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南進臺灣》第2卷複製拷貝片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名稱
《南進臺灣》第2卷複製拷貝片
外文名稱
《南進台湾》
登錄號
2005.001.0167.0001
類別
影音類 > 錄像資料 > 紀錄片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
2005~2006
年份描述
1. 複製拷貝片製作年代為2005-2006年。 2. 內容影片攝製年代約於1937-1940年間。
創作者/製造者
大都影業公司彩色沖印廠膠卷複製
實業時代社
財界之日本社製作
臺灣總督府協助拍攝
產地源始/製造地
臺北市、臺灣
材質
底片
關鍵字
南進臺灣、國策映畫、臺灣總督府、臺北州廳、臺北市民歌
文物描述
1. 《南進臺灣》第2卷複製拷貝片,本件為本館2005-2006年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整飭原拷貝片,再由翻底片複製而來之複製拷貝片,採用柯達35mm聚脂片片基,膠片全長862呎13格,黑白紀錄片,畫幅比為1.33,光學密度聲軌,日語發音。保存狀況良好,無明顯劣化或損傷。
2. 複製拷貝片畫面從32呎0格處開始,前為引導片。翻底片在341呎11格處因膠水接頭損失2格、在814呎5格處因膠水接頭多1格,而複製拷貝片由翻底片複製而來,因此相對於原拷貝片,複製拷貝片呎數缺少1格,於845呎9格處畫面結束。
3. 《南進臺灣》影片由實業時代社、財界之日本社製作、臺灣總督府協助拍攝、永岡涼風、枠本誠一監製,拍攝年代約為1937~1940年,總時長約65分鐘,主要內容在說明臺灣作為日本南進基地的重要性,以統治者的角度關注殖民政府所帶來的建設與成果,並從臺灣北至南再到東,逐一介紹各地的建設、產業與物產。第2卷片長為862呎14格、時長約9分45秒,內容分別為:
(1) 臺北的重要建築、街景與相關規劃,依順序為臺灣日日新報社、臺北街景、臺北車站、介紹臺北道路規劃與交通運輸(火車、計程車、人力車等)、官幣大社臺灣神社、劍潭寺、本島教育發源地芝山巖學堂、臺北公會堂、博物館、臺北放送局、植物園、商品陳列館、建功神社等。
(2) 本島人(臺灣人)居住的大稻埕與艋舺,畫面呈現臺灣人生活的街景、居民日常生活,像是廟宇、小吃攤、人力車拉車、親子互動等內容,亦可以見當時店家的招牌。
(3) 介紹水文地理,先是新店溪與赤壁潭(今碧潭),可見人們在釣魚、水上舟船往來頻繁;接著是淡水河、七星山、草山溫泉、大屯山、北投溫泉、淡水高爾夫球場等畫面。
(4) 介紹新竹地區的歷史、產業,亦可見新竹重要建築與人物,如赤堀新竹州知事、新竹州種畜場等。
參考資料
1. 吳密察、井迎瑞總編輯,2008。片格轉動間的臺灣顯影,頁:80。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 謝侑恩,2007。影像與國族建構-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日據時代影片《南進臺灣》為例。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 蔡慶同,2012。《南進臺灣》:紀錄片做為帝國之眼,臺灣社會研究季刊,86:101-113。
編目者
委託編目-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
編目日期
2025/02/19
最後更新日期: 2025/03/13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