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聯合新聞》1955年(民國44年)12月17日第1、2版

文物名稱
《聯合新聞》1955年(民國44年)12月17日第1、2版
登錄號
2004.043.0011
類別
圖書文獻類 > 報紙 > 其他類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材質
紙質
尺寸/重量
長度(X軸):19.5cm 寬度(Y軸):26.7cm 重量:2.6g 
關鍵字
蔡馨發、報紙、反共抗俄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1955年12月17日出版的《聯合新聞》第22期,此件採單張雙面印刷,內容要目計有、〈共匪本末倒置 工人起而抗暴〉、〈鐵幕下的廣西〉、〈工人營養不足面有菜色 技術人員登記聽候奴役 糧荒嚴重人民度日如年〉、〈生命自由均被共匪控制 理想事實成了兩個寫照〉、〈匪共奴役大陸兒童概貌〉(走客)、〈生命自由均被共匪控制 理想事實成了兩個寫照〉、〈失學學生與日俱增〉、〈匪共報紙 吠聲吠影〉、〈人類的天性 不願作奴隸〉等。
  此物件《聯合新聞》為聯合新聞通訊社出版,社長兼發行人為蔡馨發,新聞內容主要為對時事的報導,成立初期多以中國共產黨的新聞為主題。另蔡馨發也曾經擔任國際獅子會300A3區的第一屆總監。
  在二二八事件之後,1950年代臺灣的雜誌產業多改為中國來臺的外省人士主持,就算主持雜誌的為臺灣人,主要撰稿人也大多由外省人士擔任。而此時期的雜誌主要為政論及文藝類別,在政論雜誌方面貫徹「反共抗俄」的立場,而1960年的「自由中國事件」,更是明顯看出政論雜誌此時期是「一言堂」的狀況。對此知識分子僅能從文藝、人文思想方面尋找出口,形成1950至1960年代文藝雜誌大量出現的狀況。1950年代民間辦雜誌者甚少,大多與政府有關,且民眾收入無法負荷購買雜誌,因此此時期辦雜誌十分艱困。
參考資料
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編目者
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
2020/08/21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9/14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