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600A號撥盤式電話機

文物名稱
600A號撥盤式電話機
登錄號
2004.036.0009
類別
器物類 > 交通運輸與通訊 > 通訊
歷史分期
1945-(二戰後)
創作者/製造者
不詳
產地源始/製造地
不詳
材質
塑膠
尺寸/重量
長度(X軸):23cm 寬度(Y軸):23.6cm 高度(Z軸):12.7cm 重量:1.95kg 
關鍵字
通話、電信
文物描述
1.本物件為600A號撥盤式電話機,黑色,在1960年代後期生產,是臺灣市內電話快速成長的1960-1980年代期間,裝設最多的機型。撥號式電話機大概在1917年就已經商用化,其原理為使用撥號盤撥1到0的號碼時,即送出代表該號碼的一串斷續脈衝(Pulse)信號,透過機房的自動交換機接到對方的號碼。
2.臺灣電話裝設始於1897年3月澎湖守備隊架設之各部隊聯絡電話,也在西嶼燈塔及外垵燈塔之郵便電信局(日治時期郵政電信結合)間架設電話,為臺灣「有線電話」之始。1900年在臺北、臺中、臺南、基隆、斗六裝設人工電話交換機,開放市內電話業務。1932年高雄開始裝設自動電話交換機,臺北則是在1937年裝設。此時電話的登記費、基本費以及各種電話使用費率都相對昂貴,但電話所提供的通訊方便性,仍為人所接受。1895年申請電話者約431個,到1944年12月底,計有電話局所194個,裝設電話者有25206個,長途線路334線。戰後1953年起,電信總局配合政府「四年經濟建設計畫」,推動「四年電信建設計畫」,至1975年時,不但電話普及率大幅提昇,並完成「鄉鄉有電話」目標,1980年10月則完成「村村有電話」目標。至1980年代,臺灣的電話擁有數超過350萬臺,當時全世界僅20幾個國家有此水準,普及率在亞洲亦僅次於日本,成長速度則為世界第一。
參考資料
1.檔案管理局編、黃富三撰,2010。電信巨擘:台灣產業經濟檔案數位典藏專題選輯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頁:3-6。臺北:編者。
2.楊振興,2016。話筒裡的臺灣:從摩斯電報到智慧型手機,頁:105。臺北:獨立作家。
編目者
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B
編目日期
2019/12/04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9/14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