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中國時報》1994年(民國83年3月1日)家庭版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名稱
《中國時報》1994年(民國83年3月1日)家庭版
登錄號
2004.028.6227
類別
圖書文獻類 > 報紙 > 二戰後以降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材質
紙質
尺寸/重量
長度(X軸):38.8cm 寬度(Y軸):57.1cm 重量:11.5g 
關鍵字
中國時報、徵信新聞社、臺灣報業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1994年3月1日出版的《中國時報》家庭版及分類廣告(高屏區)。此件為單張報紙,版次為37、38,內容要目計有〈人工食物上飯桌 基因番茄+牛奶+…〉(王嘉琦)、〈理性面對消保法 醫病關係會更好 醫師其實可以像朋友〉(李文生)、〈媽媽的話:幫助孩子學習獨立〉(楊錦郁)、〈白醋保養皮革鞋〉、〈徵求私家經驗 如何與孩子談性?〉等。
  《中國時報》前身為《徵信新聞報》,是由曾任國民黨中常委的余紀忠所創立之綜合性報紙,1968年9月起更名為《中國時報》。在余紀忠主導下,《中國時報》抱持明確的自由派立場,在1970-1980年代言論管制仍未鬆綁的社會情境裡,《中國時報》針對黨外事件的報導屢屢與政府立場相逆,被譽為「文人辦報」之代表。2002年余紀忠逝世,中國時報報系自2007年起改組轉型為「中時媒體集團」。2008年,中時媒體集團為旺旺集團所收購,更名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臺灣報業在1988年報禁開放後的產業結構,於1997年左右大致成形,由《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三強鼎立。臺灣三大報系的形成,與政府在戒嚴時期實施報禁的歷史密切相關。在戒嚴時期獲得許可的報社既已享有相當的壟斷、寡佔地位,《聯合報》、《中國時報》即為報禁開放前的兩大報團。報禁開放後,由房地產領域發跡的新競爭者《自由時報》,訴求解嚴前後興起的本土認同,三方推動促銷、降價戰,搶佔銷售市場。《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為主導的局面,在香港《蘋果日報》於2003年加入競爭之後面臨劇烈衝擊。
參考資料
林麗雲,2008。變遷與挑戰:解禁後的台灣報業,新聞學研究,95:183-212。
編目者
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
2020/08/21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9/14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