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分期
1683-1895(清代)
1895-1945(日本時代)
尺寸/重量
長度(X軸):27cm 寬度(Y軸):24.6cm 高度(Z軸):30.9cm 重量:8.18kg
文物描述
1. 此紅磚敬惜字紙爐,長27公分、寬24.6公分、高30.9公分,整體為方瓶形。方形的爐口向四邊斜披梯形平面以連接方形器身。各斜面上開有鏤空氣孔,正面與背面為鏤空錢幣紋,左右則為鏤空方勝紋。器身四面塑有邊框,框內則為減地平面,正面框內刻塑有陽書文字,上為「岱源堂」,中央有「敬惜字紙」四字,右側上款「癸酉年」,左側下款「弟子游慕顏立」,推斷為清同治12年(1873)或日治昭和8年(1933)之物。2. 整體有髒污、破損和刮痕,爐口有黝黑色煙燻痕跡。由破損部位觀察,器身雖有磚片接合縫,但破損處內部並無接合痕跡,為胚體接合雕塑完成後入窯燒製而成,是使用磚雕中的軟雕法。3. 惜字敬紙信仰在漢人傳統文化流傳已久,隨著漢人移民普及於臺灣,與科舉文化、文神信仰和慈善事業等民間活動及組織緊密結合,並在各地留下敬字亭、聖機亭等古蹟。此件紅磚敬惜字紙爐,以磚雕製作,與現存敬字爐相比尺寸小巧、做工細緻,反映社會傳統信仰活動,十分罕見而珍貴。
參考資料
1. 蘇怡玫,2008。建築磚雕藝術研究─以淡水河流域之古建築為例。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 蔡慧怡,2008。台灣惜字風俗之研究----以南部六堆客家村為例。臺北:國立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