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黃金田繪《賣布》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圖片授權聲明: 僅限公開瀏覽
文物名稱
黃金田繪《賣布》
登錄號
2004.019.0106
類別
圖書文獻類 > 藝術圖像 > 生活與民俗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
1999~2004
創作者/製造者
黃金田
產地源始/製造地
南投
材質
東方繪畫
尺寸/重量
長度(X軸):91.7cm 寬度(Y軸):91.7cm 高度(Z軸):0.5cm 重量:1.83kg 
關鍵字
民俗畫、黃金田、賣布
文物描述
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賣布》,描寫賣布小販於市集上販賣的情景。畫作題跋為「大嫂小姑大家來好貨報您知,純棉的和美織仔上實在,正港的進口花仔布上界美,不退色不求水,幼棉棉的波浮林要剪就趕緊,黃金田畫」。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
3.現代社會中已很少人買布做衣服了,但在成衣工業尚未發達之前,布行及街頭賣布匹的人,跟大家的衣著打扮有著最密切的關連。
以前只有在較繁榮的街上有布行,一般庄頭的人要買布的話,大多靠著來回走動的賣布商人,所以當他們出現時,街頭巷尾的婦女多會呼朋引伴來挑選布匹。通常賣布的商人會帶來各式各樣的布匹,有素有花,而丈量的長尺與裁布的剪刀也是必備行頭。
當時的布匹多為棉製品,質地較粗,花色的選擇也較少。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與戰後初期,整個大環境更差,布匹的染色也相當克難,例如用茶葉染成茶色,用管芒草染成草綠色;除了質地不佳,布匹也很有「份量」,一匹一百二十尺的白布,重達十台斤,不像後來同樣長短的僅重三台斤。無論如何,至少賣布商人在那有限條件中,提供給大家多樣的選擇,也豐富了大家的衣著面貌。
戰後,這類流動的賣布商人數量較少,隨著1970年代,成衣工業的日漸興盛,也直接壓縮到布行及賣布商人的生存空間,至今,自己買布製衣的人已不多見了!
參考資料
呂理政主編,2006。臺灣生活圖曆:黃金田民俗畫‧現代當令事典,頁:155-156。臺北:遠足文化。
編目者
張淑卿
編目日期
2013/09/25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2/24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