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作業功能,會使用到javascript呈現作業過程的訊息提示或功能呈現,操作過程請開啟「使用javascript」功能。謝謝。
Remind you that this job function will use the message prompt of javascript rendering process, please open the "use javascript" function. Thank you.

::: 螭虎彩紙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圖片授權聲明: 僅限公開瀏覽
文物名稱
螭虎彩紙
登錄號
2004.009.0006
類別
器物類 > 宗教禮俗 > 祭祀用具與物品
歷史分期
1945-(二戰後)
創作者/製造者
不詳
產地源始/製造地
不詳
材質
紙質
尺寸/重量
長度(X軸):8.3cm 寬度(Y軸):8.3cm 高度(Z軸):0.5cm 重量:3.6g 
關鍵字
彩紙、糊紙
文物描述
本組螭虎彩紙共有十幅,每幅皆為同一式樣,可拼湊成二方連續圖案,主要做為糊紙的配件,用於裝飾宮殿。螭虎彩紙以藍色為線條,套印紅、綠、黃等顏色而成,畫面以斜對角為準作對稱之圖案,使兩隻螭虎成為面對面形式。本組的螭虎無腳,虎尾部作卷草形,民間俗稱草尾龍。
螭虎為中國古代的神獸之一,《說文・蟲部》釋曰:「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螭紋最早見於商周青銅器上,其造形與龍紋相似,故又名「螭龍」。民間以螭為「龍生九子」之一,具有吉祥、辟邪的意義,常被運用於窗櫺、神案、通[木隋]、栱之裝飾。在窗櫺上常見將數隻螭虎組合成一團形圖案之作法,稱為螭虎團,又有軟團、硬團之分。軟團之螭虎身軀作曲線型,硬團則多作直角轉彎,又稱為「拐子龍」,亦常見於神案之腿部裝飾,而將數隻螭虎組合成為薰爐造形則稱為「螭虎爐」,取其諧音「祈福祿」而有吉祥寓意。
參考資料
黃才郎主編,1985。臺灣傳統版畫源流特展。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編目者
委託編目謝宗榮
編目日期
2015/12/10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8/30
TOP
0 藏品申請清單
  • 目前無待申請授權藏品資料
查看授權申請
列表呈現最多10筆,可點選授權申請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