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83.1cm 寬度(Y軸):55.7cm 重量:23.5g
文物描述
此為一紙質報紙,以黑色字體印刷,本物件為1949年(民國38年)9月17日發行之《臺灣新生報》第1411號,此物件為單張雙面,共四版,內容計有〈空軍昨渡海揚威,幾十架轟炸機和戰闘機整日轟炸閩江口匪陣地,平潭島上依然平靜如恒〉、〈神鷹縱橫匪區,七八兩月戰果豐碩〉、〈盟總斥匪造謠,日本「神風隊」根本不存在,何來派隊員來華事〉、〈鄧文儀痛斥黃紹竑無恥,發表「告國軍官兵書」,一派謊言令人作三日噁〉、〈人民武力日益壯大,大別山成匪方盲腸〉、〈盧漢派楊適生飛渝謁張羣〉、〈哀江南(一)〉(張文伯)、〈大軍源源北上,華中戰機成熟,鄧文儀稱短期內可能展開。各線戰事昨日無重大變化〉、〈西南各省會商救濟川鹽,決定三項辦法〉、〈川康渝國大代表在蓉謁總裁,一致表示擁護戡亂國策〉、〈匪幣對美元再貶值,上海勞工糾紛激增〉、〈圖使奧恢復獨立,三外長聯合呼籲,盼蘇同意續商對奧和約,美英法再檢討遠東局勢〉、〈三外長在未會議前,美法先行談判經濟,法已自美獲得三項保證〉、〈美援華款一億元,絕不作對匪區貿易,經合總署副署長聲明〉、〈菲在貨幣基金會請正視遠東〉、〈美在遠委會上使用否決權,堅主存日黃金分償泰越,我與蘇印菲等反對失敗〉、〈阿德諾施政計劃,準備向蘇聯提出要求索還奧德河以東領土〉、〈新貿易機構成立後,日臺貿易將增加,目前沉寂現象即可改觀〉、〈英自治領人士憂慮日復興〉、〈社論:增進國際關係的一法--適當與明白的自我介紹--〉、〈傳蘇大軍集匈境,南國發出警告,推翻狄托政府的企圖,簡直是向戰爭「調情」〉〈一個美兵三個英兵逃出柏林蘇方監獄〉、〈印對克邦問題覆文已送達白宮〉、〈海牙會議另闢新徑,三巨頭將開秘密會〉、〈竹南苗栗大湖三區應合併成立一縣,苗栗區十一鄉鎮聯合發表建議書,蘆竹里要求編入竹南鎮〉、〈臺中市參會電省府建議擴大市區〉、〈新竹參會第三日聽取地政建設報告,各參議員紛紛提出詢問責難臺銀違章建築宿舍〉、〈豐原八仙林場組織復興工作隊〉、〈廣州的「豬仔頭」〉(若夢)、〈竹南苗栗大湖三區,應合併成立一縣,苗栗縣十一縣鄉鎮聯合發表建議書,蘆竹里要求編入竹南鎮〉、〈臺中市參會電省府,建議擴大市區〉等。 《臺灣新生報》創刊於1945年10月,是戰後初期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所經營的官方報刊,其前身為1944年,臺灣總督府整併島內六間報社所發行的《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最初由李萬居主導,雖屬官營報紙,但仍忠實反應民意,在二二八事件前夕,官民衝突漸深之際,新生報屢次發表告誡官方約束權力之言論。二二八事件之後,李萬居職權遭架空,辦報人員亦多被肅清,《臺灣新生報》成為更加偏向政府的報紙。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5年接收臺灣之始,即派出「中央宣傳部」整頓臺灣報業,撤廢日治時期管控報紙的許可制度,改為登記申請制,管制的解除使得戰後初期的辦報風氣大盛。後由於民間報刊對於接收後的行政長官公署多有批判,於是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政府開始嚴格控管報紙,在戒嚴開始後更以資源節約、端正文化等理由施行「報禁」。(王天濱,2002。154-170)
參考資料
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許旭輝,2007。戰後初期臺灣報業之發展─以《臺灣新生報》為例(1945-1949)。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