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40.9cm 寬度(Y軸):55cm 重量:12.7g
文物描述
此為一紙質報紙,以黑色字體印刷,本物件為1946年(民國35年)6月29日發行之《臺灣新生報》第248號,此物件為單張單面,共二版,內容計有〈全省教育行政會議昨午正式圓滿閉幕,今後教育可望迅速推進〉、〈省農會積極展開合作社復原工作,七月五日擬開籌備委會〉、〈臺灣結核病研究所,教授等十八人分工合作〉、〈教育會議參加人員之感想〉、〈氣象局對時電話特備「二三四五」號〉、〈政府與煤鑛公會聯合組織公斷機構,國營礦區一部擬招人承租〉、〈田賦徵實尚有問題,臺南代表北上陳情〉、〈士林柳川商會匿存大批日海電氣材料〉、〈人壽產物保險開始,原有獎約限期申請驗證,一經驗明加印繼續生效〉、〈高雄推行藝術音樂擬籌經費五十萬元〉、〈市立醫院昨舉行籌備會〉、〈影劇常識講話,劇評與劇評人〉(杜雲)、〈看聖烽劇社公演「壁」後〉(唐山客)、〈觀影偶感〉(昌)等。 《臺灣新生報》創刊於1945年10月,是戰後初期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所經營的官方報刊,其前身為1944年,臺灣總督府整併島內六間報社所發行的《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最初由李萬居主導,雖屬官營報紙,但仍忠實反應民意,在二二八事件前夕,官民衝突漸深之際,新生報屢次發表告誡官方約束權力之言論。二二八事件之後,李萬居職權遭架空,辦報人員亦多被肅清,《臺灣新生報》成為更加偏向政府的報紙。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5年接收臺灣之始,即派出「中央宣傳部」整頓臺灣報業,撤廢日治時期管控報紙的許可制度,改為登記申請制,管制的解除使得戰後初期的辦報風氣大盛。後由於民間報刊對於接收後的行政長官公署多有批判,於是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政府開始嚴格控管報紙,在戒嚴開始後更以資源節約、端正文化等理由施行「報禁」。(王天濱,2002。154-170)
參考資料
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許旭輝,2007。戰後初期臺灣報業之發展─以《臺灣新生報》為例(1945-1949)。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