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40.6cm 寬度(Y軸):55.2cm 重量:12g
文物描述
此為一紙質報紙,以黑色字體印刷,本物件為1946年(民國35年)6月27日發行之《臺灣新生報》第246號,此物件為單張單面,共二版,內容計有〈教育行政會議第二日,各縣市代表報告現狀,僉謂教育經費甚感困難〉、〈二次大會一致通過,師範中學教育方策〉、〈臺南工專改院運動,工作積極展開,教育處長誠意接納陳情〉、〈省氣象局工作概況,記者招待會 石局長延漢報告〉、〈奸商諜利為害民生囤積居奇處以死刑〉、〈蔡步雲敲詐貪汙案經由臺北縣警察局送處押辦〉、〈確保臺南沃野水源,縣府籌設草嶺蓄水池〉、〈案情太多判決困難,法庭僅有二處〉、〈嚴厲取締看白戲者,本日起縣警分往各院糾察〉、〈福州鼠疫侵入北港,嘉義當局十分警戒〉、〈北屯西屯南屯三鄉反對編入臺中市內〉、〈臺南市召開防疫會議〉、〈化學新聞(摘錄)〉、〈談飛機速度〉(程錫年)、〈鋁製造法概論〉(李奇珍)等。 《臺灣新生報》創刊於1945年10月,是戰後初期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所經營的官方報刊,其前身為1944年,臺灣總督府整併島內六間報社所發行的《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最初由李萬居主導,雖屬官營報紙,但仍忠實反應民意,在二二八事件前夕,官民衝突漸深之際,新生報屢次發表告誡官方約束權力之言論。二二八事件之後,李萬居職權遭架空,辦報人員亦多被肅清,《臺灣新生報》成為更加偏向政府的報紙。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5年接收臺灣之始,即派出「中央宣傳部」整頓臺灣報業,撤廢日治時期管控報紙的許可制度,改為登記申請制,管制的解除使得戰後初期的辦報風氣大盛。後由於民間報刊對於接收後的行政長官公署多有批判,於是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政府開始嚴格控管報紙,在戒嚴開始後更以資源節約、端正文化等理由施行「報禁」。(王天濱,2002。154-170)
參考資料
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許旭輝,2007。戰後初期臺灣報業之發展─以《臺灣新生報》為例(1945-1949)。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