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81.7cm 寬度(Y軸):55.1cm 重量:22.6g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1942年4月22日出版的《興南新聞》第4041號,物件篇幅為單張雙面,共計4版(第1至4版)物件內容要目計有:〈パ島敗敵を銃爆擊 陸鷲が銀翼を連ねて〉、〈カリノグを占領、脫走の敵船を爆擊、パ島縱貫路完全確保 わが南北兩部隊握手〉、〈敵裝甲車群に體當り友軍の戰鬪を有利に導く〉、〈敵機六十八機擊墜破モレスヒ-ダ-ウイン爆擊の綜合戰果〉、〈建設戰に挺身活躍イロイロ口市で救出された邦人〉、〈“亞細亞的”建設へ 陸軍囑託井兵五郎氏寄臺〉、〈譽れの志願兵 臺南州三百八十名推薦〉、〈五割增目標に貯蓄 花蓮港の國民貯蓄割當百萬圓〉、〈比島の電氣事業 臺電に委託經營 一昨日東京て指定きる〉、〈南方進出の 農業技術員鍛鍊 事業計畫要綱決定〉等。 興南新聞社,前身為臺灣新民報社,為日治時期臺灣人創刊的重要報紙之一。在前身《臺灣民報》時期,便自詡為「臺灣人唯一的言論機關」,在當時的政治運動脈絡裡有重要地位。後在1930年,《臺灣民報》更名為《臺灣新民報》,並於1932年改為日刊發售。1941年,在日本帝國發動南向政策的時局下,《臺灣新民報》改名為《興南新聞》,同時批判政府的言論趨緩。之後,《興南新聞》與其他5份報刊在1944年被臺灣總督府整併為《臺灣新報》。 日治時期的報紙刊行十分困難。日本政府於1883年 發表「新聞紙條例」,對國內報章出版以「許可制」、「保證金」加以規範,「新聞紙條例」大幅限制報章出版,使得64家報刊被迫停辦,是以被日本史家稱為「新聞撲滅法」。而在日治時期臺灣,在殖民地統治專法《六三法》中此條例被沿用,限制臺灣創報。無法負荷的保證金、許可制的箝制、禁刊事項的不清楚、警察的干涉等種種,都使臺人辦報十分困難。到了1937年,在戰爭時期新聞管制之下辦報更加困難(王天濱,2002。78-86)。
參考資料
蕭柏暐,2011。臺灣的報業傳承與政治社會運動-以臺灣民報社員人際網路為中心,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