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82.2cm 寬度(Y軸):54.9cm 重量:22g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1942年3月31日出版的《興南新聞》第4020號,物件篇幅為單張雙面,共計4版(第1至4版)。物件內容要目計有:〈又モレスビ-猛爆港灣軍事施設に大火〉、〈新中國の第二回建國祭 南京で嚴肅な式典 華かな慶祝繪卷を繰展ぐ〉、〈山東半島の肅清進捗 鉅牙山覆滅愈よ目睫〉、〈スラバヤに初入城海上から歷史的に〉、〈米太平洋岸の諸州 皇軍の活動に怯ゆ 加州ゲリラ部隊組織〉、〈心は早くも鄉里へ遺兒部隊續々退京〉、〈就職戰線の新傾向 時局影響に三つの大波〉、〈重任を果して臺灣特設勞務奉公團晴の歸臺〉、〈喜び合格者〉、〈舊法幣と中央儲備卷の等價交換停止發表〉、〈水滸傳(642)〉、(黃得時/榎本真砂夫 畵〉、〈鐵道運賃割引制 四月一日より實施〉等。 興南新聞社,前身為臺灣新民報社,為日治時期臺灣人創刊的重要報紙之一。在前身《臺灣民報》時期,便自詡為「臺灣人唯一的言論機關」,在當時的政治運動脈絡裡有重要地位。後在1930年,《臺灣民報》更名為《臺灣新民報》,並於1932年改為日刊發售。1941年,在日本帝國發動南向政策的時局下,《臺灣新民報》改名為《興南新聞》,同時批判政府的言論趨緩。之後,《興南新聞》與其他5份報刊在1944年被臺灣總督府整併為《臺灣新報》。 日治時期的報紙刊行十分困難。日本政府於1883年 發表「新聞紙條例」,對國內報章出版以「許可制」、「保證金」加以規範,「新聞紙條例」大幅限制報章出版,使得64家報刊被迫停辦,是以被日本史家稱為「新聞撲滅法」。而在日治時期臺灣,在殖民地統治專法《六三法》中此條例被沿用,限制臺灣創報。無法負荷的保證金、許可制的箝制、禁刊事項的不清楚、警察的干涉等種種,都使臺人辦報十分困難。到了1937年,在戰爭時期新聞管制之下辦報更加困難(王天濱,2002。78-86)。
參考資料
蕭柏暐,2011。臺灣的報業傳承與政治社會運動-以臺灣民報社員人際網路為中心,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