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82.3cm 寬度(Y軸):55.5cm 重量:23.3g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1942年3月25日出版的《興南新聞》第4014號,物件篇幅為單張雙面,共計4版(第1至4版)。物件內容要目計有:〈コレヒド-ル島要塞を猛爆擊 封鎖強化.今や孤立無援〉、〈米當局、大損害を認む〉、〈モレスビ-を空襲〉、〈儼然と北邊を護る國境部隊の勇士を訪ふ〉、〈濱田彌兵衛に長政國民學校用新教科書に見る 共榮圈色いろく〉、〈高校教育の劃期改革 臨時學科課程の全貌〉、〈看天田から美田へ 二萬甲步の改良を計畫〉、〈貯蓄日標三億圓 島民の協力を要望〉、〈泰國貿易の分析(上)米は全輸出額の過半〉等。
興南新聞社,前身為臺灣新民報社,為日治時期臺灣人創刊的重要報紙之一。在前身《臺灣民報》時期,便自詡為「臺灣人唯一的言論機關」,在當時的政治運動脈絡裡有重要地位。後在1930年,《臺灣民報》更名為《臺灣新民報》,並於1932年改為日刊發售。1941年,在日本帝國發動南向政策的時局下,《臺灣新民報》改名為《興南新聞》,同時批判政府的言論趨緩。之後,《興南新聞》與其他5份報刊在1944年被臺灣總督府整併為《臺灣新報》。
日治時期的報紙刊行十分困難。日本政府於1883年 發表「新聞紙條例」,對國內報章出版以「許可制」、「保證金」加以規範,「新聞紙條例」大幅限制報章出版,使得64家報刊被迫停辦,是以被日本史家稱為「新聞撲滅法」。而在日治時期臺灣,在殖民地統治專法《六三法》中此條例被沿用,限制臺灣創報。無法負荷的保證金、許可制的箝制、禁刊事項的不清楚、警察的干涉等種種,都使臺人辦報十分困難。到了1937年,在戰爭時期新聞管制之下辦報更加困難(王天濱,2002。78-86)。
參考資料
蕭柏暐,2011。臺灣的報業傳承與政治社會運動-以臺灣民報社員人際網路為中心,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