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81.2cm 寬度(Y軸):54.9cm 重量:21.6g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1934年4月11日出版的《臺灣新聞》第11172號,物件篇幅為單張雙面,共計4版(第3至6版)。物件內容要目計有:〈日月潭電力と唇齒輔車のアルミニューム工業打診(上)〉、〈屏東稅務管內の砂糖檢查高〉、〈對獨長期債の獨貨償還は不能〉、〈宋屋信組の橫領額 既に一萬二千圓判明 頗る巧妙惡辣な手段〉、〈權利賣却は 斷然許可取消 アト二ケ月位で許可 東臺灣の沙金採掘〉、〈中壢、大溪間に 乘合出來る〉、〈四月の文藝は直木の追悼(上)〉(水守龜之助)、〈橫光利一氏の紋章〉(春山行夫)、〈花大根の野〉(柴山武矩)、〈晴曇の道〉(今東光作 幡恒春畫)、〈何を標準に酵母劑を選ぶべきか?〉(醫學博士 西川敏彥)、〈閩北赤匪竄閩西 聞已攻陷上杭〉、〈廈門臺灣籍民洋行 兆祥夜半被劫〉、〈――謹告―― 皇儲殿下御尊影 謹頒布於本報購讀者〉(臺灣新聞社)等。 《臺灣新聞》為日治時期報紙,前身為《臺中每日新聞》,創立於1901年,以臺灣中部為發行地,後於1907年更名為《臺灣新聞》。《臺灣新聞》與北部的《臺灣日日新報》,以及南部的《臺南新報》為日治時期三大報,並且被稱為「臺灣三大御用新聞」,為具有官方色彩的報紙。1944年,臺灣總督府將島內包括《臺灣新聞》在內的6份報刊整併為《臺灣新報》。 日治時期的臺灣報紙,就發行機構的性質可分為官、民兩類。在官方方面,有總督府發行的《府報》,以及各州、縣、市、庄等地方政府發行的地方報,如:《臺北州報》。民間方面則有言論親近官方的《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新聞》、《臺南新報》,而貼近民眾立場的報紙則以《臺灣民報》為代表。由於總督府嚴格的出版限制,使得報刊出版門檻甚高,得以籌辦刊物者通常為財團、大型組織或具備豐厚資產者。
參考資料
蔡秀美,2017,1917年《臺灣新聞》之改組與松岡富雄,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2017年度第2回日本交流協會招聘活動「研究報告書」,https://www.koryu.or.jp/Portals/0/nittaichiteki/fellow/2017/2017caixiumei.pdf(瀏覽日期:2019/12/25)。《臺灣學通訊》編輯委員會編,2015。日治時期的報業發展,臺灣學通訊,85,頁: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