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重量
長度(X軸):39.7cm 寬度(Y軸):54.5cm 重量:10.2g
文物描述
此為1934年(昭和9年)9月20日《臺灣日日新報》第3、4版,內容計有〈政府方針迴避解散 政友亦不欲其解散 然反政府空氣却似濃厚〉、〈今年度海軍大演習以好成績告終〉、〈農林省新規要求約查定千五百萬圓〉、〈彼等奮起勢所必然 今泉定助翁辯論為血盟團大揮熱辯〉、〈賀陽宮同妃兩殿下無事歸朝〉、〈諸珠轉昂 大珠雜觀〉、〈政所廳長初次巡視〉、〈岡田財務局長安抵神戶〉、〈九一八紀念日上海施戒嚴令 各新聞齊掲社說〉、〈廣東比昨年更冷淡 各機關委員參集〉、〈軍縮會議前重大時局 欲與在外使臣聯絡 外相特使派吉田茂氏〉、〈全島晚季米作 蓬來增量丸糯減收〉、〈滿州輸茶葉按百萬斤 申請檢查千餘箱 輸出業者多至八家〉、〈新竹州產米品質漸好 此後尚須努力〉、〈本島台臨前 臺北州下一齊搜查〉、〈新竹下搜查檢查百餘名〉、〈臺南臨水廟計畫重修 勸香客賽錢〉、〈新醫博高敬遠氏 產婦科開業中研究有功 論文通過岡山醫科大學〉、〈聯盟事務總長等為中國之再選不甚斡旋運動〉、〈和蘭反對俄國加盟〉、〈野口州知事先行檢分〉、〈試驗船照南丸歸基隆港〉、〈花蓮稅務課慫恿部落創設納稅組合〉、〈嘉社大會南州聯吟續報〉、〈夜間派出所警官改正為立番勤務〉、〈臺灣赤救事件求刑六名〉、〈竊盜未遂斬傷巡查 其人前曾刺官入獄〉、〈癡男女弒養父蕃人對岸目現狀密告警官遂逮捕兇犯〉、〈臺中農試場水田間作試栽甘蔗〉、〈市尹代理一行慰問傷痍軍人遺族〉、〈大湖教育會開研究會竝諸會繼開〉、〈臺南市有志運動高工設製藥部〉、〈高州燈火管制來廿日晚屏東市準備〉、〈馬公要港主催防空演習〉、〈臺東線鐵道全部復舊十九日起運轉〉、〈黨惡毆人被抽訊問〉等等,另有各類廣告以及短篇小說。 此物件代表的《臺灣日日新報》為臺灣日治時期創辦,並偏向日本官方立場的報紙,也被稱為總督府的「御用報紙」。《臺灣日日新報》並非日治時期最早創辦的報紙,是由1896創辦的《臺灣新報》以及1897年創辦的《臺灣日報》合併而成。其後《臺灣日日新報》與《臺南新報》、《臺灣新聞》共三報被合稱「臺灣三大御用新聞」,同時也是臺灣當時最大的報社,最終在日治末期的1944年將臺北《臺灣日日新報》、《興南新聞》、臺中《臺灣新聞》、臺南《臺灣日報》、高雄《高雄新報》、花蓮《東臺灣新報》五大報合併為《臺灣新報》,而在戰後《臺灣新報》被國民政府接收改為《臺灣新生報》。(何義麟,2015:26-27) 日治時期的臺灣報紙,就發行機構的性質可分為官、民兩類。在官方方面,有總督府發行的《府報》,以及各州、縣、市、庄等地方政府發行的地方報,如:《臺北州報》。民間方面則有言論親近官方的《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新聞》、《臺南新報》,而貼近民眾立場的報紙則以《臺灣民報》為代表。由於總督府嚴格的出版限制,使得報刊出版門檻甚高,得以籌辦刊物者通常為財團、大型組織或具備豐厚資產者。
參考資料
何義麟,2015。《臺灣日日新報》到《臺灣新生報》,臺灣學通訊,新北市:國立臺灣圖書館,85,頁:26-27。《臺灣學通訊》編輯委員會編,2015。日治時期的報業發展,臺灣學通訊,85,頁: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