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分期
1683-1895(清代)
1895-1945(日本時代)
1945-(二戰後)
尺寸/重量
長度(X軸):30cm 寬度(Y軸):4.9cm 高度(Z軸):3.4cm 重量:365.4g
文物描述
長條板單面雕六枚方形與柿蒂形糕印,一次可壓印三枚有門堂紋飾的方形糕仔與三枚柿蒂形糕仔,兩種形模刻的字各成一組合,本物件有兩種組合詞彙。方形模組由上而下,第一枚刻「宜」字,第二枚刻「彔」字,第三枚刻「壽」字,形成「宜、彔、壽」組合。柿蒂形模組由上而下,第一枚刻「狀元十口」字,第二枚刻「云屯十口」字,第三枚刻「白米十口」字。表達功成名就、平安順遂、人丁興旺、生活富足的意味。模具背面邊角削製成短斜邊,用以方便拿握。背面刻有「成興」兩字,推測為店舖名,可見此物原屬糕餅店家所有。該物件因使用頻繁,整體模具已佈滿些許敲擊磨損的痕跡。
參考資料
1. 簡榮聰,1999。臺灣粿印藝術─臺灣民間粿糕餅糖塔印模文化。臺北:漢光文化。
2. 張尊禎,2013。百年糕餅風華再現─老師傅珍藏木模技藝大公開。臺北: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