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圖書文獻類 > 地圖 > 16-19世紀單幅地圖及善本地圖集
尺寸/重量
長度(X軸):22.1cm 寬度(Y軸):18cm 重量:2.8g
文物描述
〈中國地圖〉(China),黑白未著色之拉丁文地圖,繪製者為Jodocus Hondius,約1606年初版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地圖上方印有圖名「Regnum Chinae」及頁碼615,背面為中國介紹文字,頁碼為616。
本圖應為地圖集中之一幅,主要根據葡萄牙的資料製成,承接Abraham Ortelius、Luis Jorge de Barbuda(Ludovico Georgio)所繪〈中國地圖〉(Chinae, olim Sinarum Regionis, nova descriptio,直譯「中國或支那國新描述」,館藏號2002.006.0016)。
繪製範圍為東亞,以中國為主體,包含臺灣、朝鮮、日本及鄰近地區在內。地圖內容包含主要城市、國界、國名、中國省名(但無省界)、長城、河川等資訊,地形展現為簡單示意。圖上臺灣( I. Formosa,福爾摩沙島)隱藏在在日本西南方向群島的一個小島,位於Lequio grande(大琉球,今沖繩)、Dos reis Magos(宮古島)一連串島嶼後,更南方則有一個大島標記 Lequio minor(小琉球),相當程度表現出16世紀葡萄牙人的地理認知。韓國被繪成細長的島國,不與亞洲大陸相連,與中國間夾著狹長內海「南京灣(Enseada de Nanquin)」,連帶使華北的緯度被高估(圖上北京的緯度為50度,實際只有約40度)。日本的形狀應是參照Abraham Ortelius於1585年所繪之日本圖,南北方向被壓縮得很扁,而且沒有北海道的描繪。本圖有經緯線,地圖上方指北。
圖上中央經線位於西非加納利群島(格林威治西經16度),且由於當時所計算出來的地球赤道長度數值較今日為短,故在經度標示上,整個東亞大陸較近代測量東偏了約35度。
本圖與館藏號2002.006.0022、2003.015.0009圖面相似,但圖名框不同,刪除日本右上方繪有日本鎖國後壓迫天主教徒,把他們釘在十字架處死的圖繪等相異處。